一部好的懸疑片不只是完美的邏輯推理,而是看完后有深刻的反思,最近很多懸疑片披著懸疑驚悚的外衣,專注揭露人性。
這部《看不見的客人》在敘事中既完美再現了西班牙懸疑劇的優點,設置重重迷霧和疑點,剝絲抽繭中理清故事中,峰回路轉的劇情一氣呵成。又展現了人性的丑惡,親情的偉大。豆瓣評分高達8.7,超過97%的懸疑片和犯罪片。
影片以一起“密室殺人案”(命案1)開篇,女攝影師勞拉被殺死在酒店中,出現在案發現場的情夫阿德里安列為嫌疑人。
對此警方和嫌疑人各執一詞:嫌疑人稱兩人受勒索威脅到達酒店后發現為一場騙局,打算離開但此時他受到攻擊昏迷,醒來后發現勞拉已死。但是控方宣稱:報案人聽到房間內發生巨響后并未見人離開房間;門內側掛防盜鏈;因冬季窗戶手把壞掉屋內無法打開窗戶;房間內所有出口逃走時都不可能不留下蹤跡。
影片開頭就抓住了觀看者的獵奇心理,這真是一場精巧安排的“密室殺人陷害案”?
影片的主要人物梳理
故事由阿德里安和辯護律師對白中展開,在開庭審理前三個小時,辯護律師需要了解更多細節,訪問男主,其故事也在兩人的對話中剝繭抽絲逐漸顯現。
(一)
案情假設A
男主堅持自己的說法,兩人受勒索威脅到達酒店后發現為一場騙局,打算離開但此時他受到攻擊昏迷,醒來后發現勞拉已死。殺人兇手另有其人。
疑點:只是男主的片面之詞,沒有細節描述,證據支撐,缺乏可信度。
情節推動:律師拿出一張報紙,報道是一位失蹤多日的男孩,男主的防線首次坍塌
由此牽扯出另一起命案:男主與情婦勞拉在度假后返回巴塞羅那途中,由于意外事故撞死了這個男孩。
命案2
事情經過:男主與勞拉撞死男孩后,男主欲報警,但被勞拉阻止,并安排了一場精巧的方案,躲避了偶然路過司機的懷疑,并在勞拉的主張下,由男主處理尸體,她留下。
勞拉發現車子拋瞄,并被好心夫婦救助(父親A與母親B),交談中才發現男孩是夫婦的孩子。于是借機離開。兩人匯合后,勞拉設置了一整套方案,讓男主將車銷毀并假裝自己剛從巴黎回來,報警說車失蹤被盜,制造不在場證明。且約定兩人永不相見。
故事繼續推進警察對男孩失蹤案件因男主的車被盜而陷入僵局。隨后男主描述勞拉打破約定主動提出見面。
見面時獲知:勞拉之前拿走男孩的錢包,并通過在銀行工作的丈夫的電腦和自己以前的銀行工作經驗,用男孩的身份轉走男孩就職的銀行巨額財產。導致輿論轉向,警察以男孩逃匿重新展開調查。
但男孩父親并不相信此說法,原因:①在家中發現孩子手機,但手機顯示在男孩離家期間有過聊天記錄,說明手機是被人帶回家中的,懷疑為勞拉 ②父親幫助勞拉修車時,發現勞拉車里有男人的打火機,說明勞拉之前稱這車是姐姐的是謊言 ③勞拉離開時調整車座位置,說明此前開車的另有他人
觀看者的思維跟著影片推動而發展,兩起命案,兩個受害人:男主與勞拉意外殺死男孩,之后勞拉別殺,男主成為嫌疑人,殺死勞拉的兇手是與男孩案件相關的人嗎?
緊接著假設A,男主提出自己的推論假設A_1
偶遇的路人司機其實早有察覺,并一路跟隨暗中觀察,發現男主拋尸并得知男主與勞拉并非夫妻關系,借此勒索他們。
證據:①拋尸時,聽見附近有腳步聲響 ②收到以男孩姓名命名信,說明此人是與男孩失蹤案相關的人
但律師提出了漏洞:①若為勒索,為什么錢沒有拿走,而是散落在房間
②收到的來自勞拉的“來貝拉維斯塔酒店715房間,我會給你解釋一切”的短信如何解釋③路人司機是如何在殺人后逃離的
即假設A-1不成立
隨后律師提出案情假設A-2殺死勞拉的是男孩父親,有合理的犯罪動機為男孩報仇,殺死一人并嫁禍另一人
支撐點:為什么是貝拉維斯塔酒店?母親B在這個酒店工作,父親A借助母親的幫助完美制造了密室殺人案。證據:警察拍照的照片中母親在案發現場
以這個邏輯推斷,父親A是兇手必然要扯出“男孩失蹤案”,此時為了使男主受刑最小、開脫罪名。
律師繼續作出假設A-2-1:一切推給勞拉
男主繼續利用之前所用的不在場證明,將一切推給勞拉,勞拉私自利用男主名字預定酒店,并獨自前往度假,在返程中撞死男孩并拋尸,男主對沒有參與只是隱瞞了真相。即勞拉撞死男孩,男孩父親尋仇殺死勞拉,其中誤以為男主參與了案件,將勞拉之死嫁禍給男主。
此假設成立的點在于勞拉必須與尸體相聯系,因此引誘出男主說出拋尸點。
進行到此刻,故事再發生反轉:
男主提出疑問:路人司機曾經見過他,律師說控方根本沒有證人,只是為了讓男主說出更多細節。
男主宣稱被捕時見過男孩母親,他知道兇手就是父親A,而提出路人是兇手的推測只是為了測驗律師能力,(看到這里男主真是扮豬吃老虎的典型)。
但是,若想把罪名推到父親A身上,必然要說出男孩失蹤案,但男主拋尸時發現男孩并未死亡,還是選擇沉尸,真正的死因是溺水。警察驗尸變成發現真相(不得不說男主真是人渣)
假設A-2-1難以進行
(二)
律師聽到后非常憤怒,平復后重新以所獲細節梳理案情,從相反角度出發:
案情假設B:
發生交通事故后,不是男主而是勞拉欲報警,男主阻止,并制定了一整套完美方案,躲過路人懷疑,開往遠處拋尸,并拿出男孩錢包、利用自己的資源和人脈陷害男孩轉移公司財產,勞拉只是案件的被迫接收方。
但事后,勞拉忍不住內心的譴責,告訴了父母真相,并制造了有人知道并勒索的假象,引男主到達酒店。但男主發現真相后氣急之下殺死了勞拉,并故意安排成“密室殺人陷害案”。
男主拒絕承認律師的推測,律師提出勞拉自事故發生后患上“焦慮癥”,并不是男主口中強大冷靜的人, 證明母親在案發現場的照片是合成的,而且勞拉被殺當天母親并不上班,去酒店就是為了見勞拉。因此案情假設A_2也不成立。
男主心理防線崩塌,承認殺死勞拉。
此時劇情達到最大的高潮
律師以出去透透氣為由走出房間,在男主公寓對面的房間漸漸卸下偽裝。
律師就是母親B,那個被男主殺害了兒子的母親一步步揭露了真相,也揭露了丑惡的人心。
(三)
《看不見的客人》的導演真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電影制造一個又一個假象,將觀眾漸漸引入戲中,等完成一個又一個騙局后才將真相公布于眾。整個故事都在慢慢展開中漸漸浮出水面。
最后的大反轉又讓人大呼過癮,也在思考:人性究竟會“惡”到什么程度?
喜歡就點贊
愛就關注!
愿你付出甘之如飴,所得歸于歡喜 ?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愛 ? ? ?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