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終于在今日的人民日報放出了微視頻《福建一分鐘》:
山孕育著勝景,海滋養著胸懷
這里有洋房遍布的鼓浪嶼
這里有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水
這里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這里見證著自貿試驗區建設快速推進
《福建一分鐘》
帶你感受福建的不凡成就
一分鐘,17人駐足鼓浪嶼
一分鐘,24人流連武夷九曲
一分鐘,曲藝家吟唱16拍南音經典名曲
一分鐘,860千克茶葉飄香海內外
一分鐘,12萬立方米閩江水奔流入海
一分鐘,植樹造林2.5畝打造天然氧吧
一分鐘,外貿進出口 221萬元
一分鐘,沿海港口吞吐989噸貨物
一分鐘,實現GDP615萬元
一分鐘,駐足山水 呼吸負氧離子
一分鐘,邂逅美食 品味閩菜清鮮
一分鐘,觸摸土樓 感悟歷史韻味
一分鐘,指尖輕舞 玩轉數字生活
一分鐘,情系兩岸 攜手同胞共進
一分鐘,發出邀請 走進清新福建
為你整理福建地理考點:
地理位置
緯度位置:低緯、亞熱帶;介于北緯23°33′至28°20′、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
海陸位置:東臨東海。
相對位置:
地處中國東南部,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東北與浙江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交界,西南與廣東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地形特征
山地、丘陵占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海岸線長,以侵蝕海岸為主,堆積海岸為次,且海岸線十分曲折。港灣眾多。交通線沿河谷、地形平坦的地區分布。
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質不穩定,地熱資源豐富,“溫泉之都”。
注意:太姥山的花崗巖的球狀風化。
氣候特征
亞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
夏季高溫,作物生長期長,冬季溫和,有利于作物越冬;
降水豐沛,季節分配不均,雨熱同期;
夏季多臺風,旱澇災害,影響作物產量;
交通建設難度大——跨海大橋;
鐵路、公路,多跨河流。
水系特征
河流眾多,閩江為全省最大河流,流域面積約占全省面積的一半。流向:由西北向東南。
主要河流有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木蘭溪。
夏季汛期;無結冰期;水力資源豐富,水力資源蘊藏量居華東地區首位。
自然資源
耕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沿河流域、山間谷地與低丘陵梯田等地。
土壤:紅壤、黃壤為主要土壤類型,磚紅壤性土與磚紅壤化紅壤也有分布。
海洋: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居全國第二;海岸線曲折率居全國第一位。曲折的海岸線形成大小港灣125個,其中深水港灣22處,可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東山灣、廈門灣、湄洲灣、興化灣、羅源灣、三沙灣、沙埕港等7個,重要的海港有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等。沿海大于500平方米的島嶼1321個(其中有居民島嶼98個),居全國第二位,占全國的1/5。
森林:森林覆蓋率為65.95%,居全國首位,但也要注意森林火災。擁有1.15億畝的森林面積,全國六大林區之一。生物資源也十分豐富。
農業
人均耕地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有豐富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工業原料作物、果茶、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資源。閩西北山區是素有“福建糧倉”之稱的產糧區,還盛產茶、煙、菇、筍等土特產,閩東南糧食作物一年可三熟,并盛產水果、工業原料作物等。
交通
21世紀以來,按照“構筑高速鐵路,加強出海通道,貫通區域線路,完善海西路網”的總體思路,海峽西岸經濟區將著力構建“三縱六橫九環”的海峽鐵路網。
以上部分圖文選自人民日報,版權歸其所有。部分資料來自網絡。
(2014三明質檢)太姥山(27°N,120°E)最高峰海拔917米,山體巖石為花崗巖,經長期地質作用形成各種形態的石景360多個,圖為太姥山花崗巖峰叢地貌景觀圖。
1.“峰叢"地貌內外力作用發生先后順序最可能的是
A.沉積作用一固結成巖一上升、風化 B.巖漿活動一地殼運動一風化、侵蝕
C.沉積作用一地殼運動一搬運、上升 D.巖漿活動一變質作用一侵蝕、搬運
2.該地區自然土壤肥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
①常綠林,枯枝落葉少?? ②坡度、年降水量較大,沖刷強
③生物循環緩慢???????? ④氣溫高,有機質分解較快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C
?(2014寧德)向莆鐵路北起江西南昌,南至福建莆田、福州,全線隧道眾多。
1.向莆鐵路隧道眾多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B.地勢起伏大C.相對高度大D.河流眾多
2.向莆鐵路修建隧道的主要目的是①縮短行程②減少對耕地的占用 ③降低坡度④減少對生態的破壞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向莆鐵路的開通
A.增加了沿線的自然景觀??????? B.帶動了閩江水運的發展
C.開辟了江西省快捷的出海通道? D.緩解了京九鐵路的運輸壓力
【答案】B A C
福建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吸收外資起步較早。圖1是“1991~2007年福建三類產業結構比較與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分布圖”,圖2為福建區域圖。
1.對福建省三類產業結構變化與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分布的分析,正確的有
①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持續上升,第三產業變化不大?
②產業結構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③外商直接投資在第二產業的比重最大?
④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分布中,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成反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0年代以來福建省吸引外商投資取得較大進展,其有利的區位條件主要有
①礦產資源豐富? ②政府政策? ③與臺灣隔海相望,著名僑鄉?
④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產業轉移??? ⑤勞動力豐富,地價較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3.為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尋求區域可持續發展,圖2中,四地第一產業發展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區域發展為以杉木、毛竹、天然橡膠等為主的林業基地
B.乙區域發展為以龍眼、柑橘、蘋果等為主的水果基地
C.丙區域發展為以水稻、棉花、油菜等為主的商品農業基地
D.丁區域發展為以蔬菜、花卉、水產品為主的出口農產品基地
【答案】C B D
(2016黃岡中學5月質檢)材料一 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圖
材料二 溫泉形成示意圖
材料三 福建莆田是海洋大市,國土資源三份陸、七份海,海洋產業成為本市的經濟支柱,近幾年涌現出一批像“蛤老大”一樣的知名工業企業。下圖為福建莆田“蛤老大”企業集團模式圖。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10分)
(2)創建“中國溫泉之都”,福州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結合材料推測福州溫泉的形成過程。(6分)
(3)依據材料分析福建莆田發展海洋工業的區位優勢。(6分)
【答案】(1)年降水量線的分布與海岸線大體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起伏式遞增;(2分)山地多于平原。(2分)
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東南季風帶來濕潤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2分)兩大山帶中一些海拔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2分)閩東南沿海地區地勢起伏較小,地形對氣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2)福州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地殼活動活躍,多火山地震,使地溫較高;
降水豐富;降水由裂隙或透水層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經熱源加熱及水位差壓力,再出露地表,形成溫泉。(6分)
(3)瀕臨臺灣海峽,海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海洋工業基礎好,企業集群效益好;
科技水平高,研發能力強;國內外市場廣闊;海岸線漫長而曲折,港口建設條件好。(任答3點,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