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每天努力的方向之一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無論是內在的知識、能力,還是外在的衣著打扮等,都試圖讓自己看上去更專業、更職業,給同事、朋友、客戶以專業的感覺。毫無疑問,一個專業人士,總能贏得很多人,尤其是菜鳥們的贊賞、欽佩,比如很多人都用EXCEL、PPT,但絕大多數人都停留在基礎水平階段,當有一天,你突然看到某個人用EXCEL像變魔術一樣在處理一堆數字,而且無論你想得到什么分析結果,他都能迅速的找出來,你就會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當然,前提是你也會用到EXCEL處理數據。當然,讓自己變得更專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讓客戶更買賬。但是,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我剛剛做管理咨詢時,感覺非常好!因為盡管自己是只菜鳥,但與專業人士為伍,在客戶看來,也會認為你是專業人士,所以順便地也能獲得很多的尊重。相應地,當我看到我們團隊寫出來報告時,常常會很欽佩他們,尤其是聽到客戶看到報告后給予的評價——專業人做專業事,常常就會覺得無數個不眠之夜也是值得的。我原以為,客戶給予這么高評價的報告,應該會很重視,并且依此報告具體落實,然而,漸漸地,我發現,很多時候,這些報告都被束之高閣了,那個時候,我總以為是報告寫得不好,不符合現狀,才會遭此冷落,后來,我發現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報告的內容與老板的意見相左了。再后來,我發現,很多民企領導雖然口頭上總強調要尊重專家、尊重知識、尊重專業、尊重人才等等,而一旦這些內容與老板文化沖突時(尤其是民營企業,更進一步是更偏遠地方的民營企業),通常的結果是,聽老板的而不是聽專業的意見。一句話,老板說了算,請專家們來只是走過程,理想的結果就是專家們的意見和老板一致,那就聽專家的,如果不一致,那還是聽老板的。
過去30的,基于良好的市場環境及政策,很多企業的成功幾乎可以歸結為良好的市場機遇,很多時候與企業領導者的作為沒有太大必須的關聯。就好比我之前聽某個老板吐露心聲,“我認為管理這事,你要是有精力,抓一抓,也挺好,最起碼心理有底,但是你要是不抓,它其實也不會出什么問題,一切基本上都還照常”。所以,他得出的結論是——管理,其實可有可無。我想,這話在一定情況下是合適的,但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肯定是行不能的。
現在各行各業都流行一種說法以——未來幾年,我們的行業將會大洗牌。且不說這個預言的準確性有多高,但明顯的是,一些行業已經開始洗牌了,洗牌的原則不是優勝劣汰,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留下來的企業有一個共性就是有更規范的管理、更科學的決策,盡管他們之中有很多企業也有濃厚的老板文化,家長作風,但是他們同時也很尊重專家、尊重專業意見,比如像華為,始終把專家(無論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擺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成立于上海的復星集團在這方面的做法,更有借鑒意義。
據復星集團總經理梁信軍透露,復星從下到下建立了尊重專業能力的文化制度。在復星的7人董事會中,有3位專家型董事,分別負責法務、財務、人力資源。做項目決策從4個角度來看:第一、這個項目有沒有發展前景,有沒有競爭力;第二、財務角度是否比較好;第三、從法律角度來看,有沒有法律和政策風險;第四、從團隊角度來看,做這個項目的團隊是不是有競爭力。董事會采取一標否決制,有雙重含義,就是說,根據上述4個角度評價項目,任何一個條件達不到,我們就不做;有任何一個董事不同意,我們也不做。
實際上,中國的民企無可避免的有深厚的老板文化,而從未來的競爭及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企業更應該切切實實地尊重專業,尤其是在大數據背景下,專業會越來越彰顯其理性與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