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開開關關的門,一盞左右搖晃的燈,五把排列整齊的椅子,五個受傷的玩具,今天的故事有點幽暗,有點緊張。《第五個》,文:[奧]恩斯特?楊德爾,圖:[德]諾爾曼?榮格,譯:三禾,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出版。
五個玩具,企鵝、小鴨、大熊、青蛙、木偶呆呆地坐在靠墻的椅子上,右邊有一扇門,門縫里透出微弱的光,門開了關,關了開,進去一個,出來一個,進去一個,出來一個……
哦!原來這個五個玩具都受傷了。企鵝怎么回事呢?我們最初看時,有些茫然,后來才發(fā)現它少了翅膀。小鴨呢,它少了一個轱轆。小朋友覺得大熊最可憐了,它的胳膊和眼睛都受傷了。青蛙哪兒不對勁呢?好像背上有個什么東西,終于看清楚了,是個創(chuàng)可貼。木偶的傷很明顯,他的長鼻子折了。
這些受傷的玩具都坐在椅子上等待,氣氛有點凝重。那扇門開了,出來了一只小瓢蟲,然后企鵝進去了,其他四個等待,后來企鵝呼扇著翅膀扭扭噠噠地出來了。下一個進去,剩下的等待,然后進去的出來。每一次都是這樣的節(jié)奏。每一個玩具準備進去時都有點緊張,大熊咧著嘴,青蛙吐出了長長的舌頭。他們出來時都很興奮,因為他們都被修好了,煥然一新,可是后面等待的人還是有些惶恐。大家都進去了,出來了,只剩下最后那個木偶了,它就是那個第五個,它獨自等待,臉上掛著大滴的淚水。門開了,溫暖的燈光下一個和藹的醫(yī)生正站在那里,架子上還陳列著準備好的胡蘿卜鼻子,故事就在這里結束了,相信那個木偶也會興高采烈地出來,它的鼻子一定修好了。
整本書文字部分非常的簡單,“門開了,出來一個/進去一個/還剩四個;門開了,出來一個/進去一個/還剩三個……門開了,出來一個/獨自進去/醫(yī)生你好”仔細數來也就短短的75個字,用最基礎的語言描述了最基本的事實,沒有添加任何情景的描述和心里的描寫。整本書畫面的視角非常固定,幽暗的墻邊坐著五個玩具,通篇基本上都是這樣一個穩(wěn)定的視角,門開開關關,人進進出出,在畫面的不斷反復中滲透著細節(jié)的漸次變化。簡單的語言配上反復的畫面會把讀者一步步地拉入一個沉重的氛圍之中,讓我們跟隨書中那些受傷的玩具一起緊張焦慮,一起惶恐不安。尤其是那盞吊燈,它向左擺、停下、向右擺,和書中故事的節(jié)奏非常的合拍。這搖曳的燈光,給幽暗封閉的空間帶來了帶來了一份靈動,同時它的左右擺動也像極了人的內心,起起伏伏,忐忐忑忑。
當然,經歷了焦灼地等待,故事有一個溫暖的結局。當畫面視角終于扭轉,我們看清里面的情景時不僅長出了一口氣,心情也隨之放松了下來。其實不僅僅是孩子,每個人在面對不可預知的事情時都會緊張和焦慮,而這本《第五個》正是把這種情緒準確地描摹和傳達了出來,怪不得它獲得了那么多的獎項,得到了那么多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