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為什么呢?我以前也會在想,為什么我從來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樣老想著回家。
從高一住宿開始我就發現了,我真的好像不怎么戀家。在學校,很少很少會想起我的那個家,我在學校很開心,我有朋友,每天吃吃睡睡,學習玩耍,簡簡單單,充充實實。同寢室有女孩每天要和家人通電話,我雖然也違規帶了手機,可是從來沒有主動打過電話,一星期一次,也是周五晚問家人是否有空接送。甚至,我連想都不想他們,我似乎在學校的那一周,真的未曾想過家。
隔了這么多年,我還清晰記得,那會兒我發現我竟然從來沒有想過家的時候,心里一陣驚,難道我生性如此涼???對血濃于水的親人也如此?其實從更久以前就該發現的,初中我也住宿,家里與學校不過一街之隔,母親想給我送飯送湯水,我不斷拒絕,理由是太過麻煩。母親以為我是怕她麻煩,覺得我懂事??墒悄菚r候的我想的是我自己,洗完澡還要從宿舍跑到大門口拿飯菜太過麻煩。
我為自己找過借口,這不是涼薄,是獨立??墒锹匾舱f服不了自己了,獨立和想不想家沒什么聯系,可我就是真的不想家,一點兒也不想。
聽說嘴唇薄的人也很薄情,而我嘴唇也是如此,所以我就相信了,我想或許我就是個很涼薄的人,一個很冷漠的人,一個很壞的人,一個不戀家的人。所以在很長時間里我一直用這個做我不戀家的理由。
可是后來我發現看小說,看電視劇時一些片段竟然讓我感動或心疼到鼻酸甚至于流淚。一個可以為與自己毫無關系的人和事哭泣的人應該算不得涼薄吧。
那我又為什么不戀家?
后來我可能找到一個理由了。
我知道我的家可能不那么需要我,而我想要被需要的感覺,家里沒有,所以我毫無眷念。
阿禾不是獨生子女,有個大姐,還有一個小弟弟。大姐享受過獨生女的寵愛,雖然也很獨立,但對母親依然有小女生的嬌憨,她會喊母親媽咪,會挽著母親的手,會在外出求學時與母親保持微信聯系。小弟最小,又是男孩(我們這邊還是有些重男輕女的陋習),向來被嬌寵,黏人得很,母親一出門那是奪命連環call。而我,不上不下,不大不小,恰恰是中間,我知道父母還是喜歡我,我也曾是最小的女兒,可能也曾經挽著父母的手出門,可是終究比不得。以前有人說父母的愛不是分蛋糕,不會多一個人就分少一點給你,可是會的,真的會的。即使愛還在,可是愛體現出來的關心,關注真的會少的。
又或許是因為我的內向,我不愛爭,不愛鬧,不開心了一個人默默躲起來哭,不會主動和父母交流,所以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我就慢慢地被父母認為是個貼心懂事的女兒,慢慢被忽視了。
以至于,我周末回家看到一家三口開開心心圍坐一桌,談笑風生,我不再想參與進去,我怕破壞他們的氣氛,因為即使我也一起,話題卻從不在我身上,我插不進嘴。所以我說你們先吃吧,我待會再吃。他們才像一家人,我卻是一個門外客,冷眼旁觀,融不進去。
以至于,即使是我和母親的獨處,聊不上幾句,話題就到我弟弟身上了。媽媽會來接送我上學,可是總是滔滔不絕地和我聊我的弟弟。不知道她有沒有發現,一聊到我弟弟,我的興致就大大減弱,隨口幾句就想換個話題。以至于后來我有了一上車就睡覺的習慣??墒撬齾s沒有發現,如果她偶爾追憶過去,聊起她年輕的時候,我還是興致勃勃地與她交談。
雖然我覺得我自己很壞,可是我改不了了,我一點也不戀家。高考拼了命地想去外省讀書,就是想給我的不回家找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即使還是留在省內,即使回我家有直達的地鐵,即使母親愿意來接送我回家,我還是說很忙,像省外的同學一樣差不多一學期才回家一次。
只是因為我回家了,還是像未回家一樣,甚至還不如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