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朋友圈里,清明節都發生了些什么?


01

公元842年,清明。

湖北麻城,歧亭鎮,杏花村。

一位中年大叔走在紛紛細雨中,掏出手機想搜索個歇歇腳的小酒館,卻發現,朋友圈已經被清明詩篇和踏青出游刷屏了。

帝都(長安)的朋友們都在放風箏,蕩秋千,插柳,組團玩蹴鞠、拔河,斗雞……好不熱鬧。

哎,好好的清明黃金周(唐宋清明節7天假哦),別人都在嗨,只有我一個人孤獨的走在旅途中,好傷感哦……

雖然從比部員外郎調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刺史,是從六品到四品,名義上是升官了,可是黃州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啊,帝都的朋友們都說那里是“鄙陋州郡”,這算什么升官,分明是在整我嘛!

“哞嗯嗯~”

一頭水牛把大叔的思緒扯了回來,抬首望見牛背上的小小牧童正好奇地打量著自己,滿目的清澈與童真。

“小朋友,你們這哪有農家樂?”

牧童手指一伸:我們杏花村就有哇,跟我來吧。

“咔嚓~”

大叔隨手把這個瞬間抓拍了下來,發了條朋友圈: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然后苦笑一聲道:今日斷魂的也許只有我杜牧一人吧?


02

還有我!還有我!

240年后(多虧不是250),另一位大叔讀了杜同學的這條狀態后,急吼吼地在下面留言道:今日斷魂的還有一個我呀!

而且杏花村這地方他也熟,兩年前他在來黃州的路上就是在那跟好基友陳季常邂逅重逢。

歷史上,杜同學在黃州待了二年,這位大叔現在可是在黃州的第三個年頭了。

“同是黃州斷魂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大叔嘆罷,起身打開電腦,登陸了自己的公號“眉州子瞻愛作賦”。

我也來寫寫我的斷魂事吧。(以上情節我猜的)

《黃州寒食二首》

宋.蘇軾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胭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備注:作于1082年寒食節;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天)

破屋偏遭連夜雨,江水滔滔欲進門。

唯一賴以棲身的公租房猶如一葉漁舟,飄蕩于水云之間,家里是“空庖”、“寒菜”、“破灶”、“濕葦”,食不果腹。

想我為官四方,所到之處無不為人民辦事,替人民說話,卻因為幾句針砭時弊的詩詞,落得如今下場,君門深九重,欲歸而不得!

父母和妻子(第一任)的墳墓在遠隔萬里的四川眉州,如今已有十多個年頭沒有回鄉祭拜了。(事實是整個余生都沒再有機會)

長歌當哭!

要學阮籍做窮途末路之哭嗎?人生至此或許真的如死灰般再沒有復燃的機會了吧。

當大叔在詩末痛苦地敲下“右《黃州寒食二首》”七個字時,已抑制不住內心的酸楚,淚水奪眶而出。

第二天,一向對他禮遇有加的黃州徐太守特地給他送來了清明新火。

《徐使君分新火》

臨皋亭中一危坐,

三見清明改新火。

溝中枯木應笑人,

鉆斫不然誰似我。

黃州使君憐久病,

分我五更紅一朵。

從來破釜躍江魚,

只有清詩嘲飯顆。

起攜蠟炬繞空屋,

欲事烹煎無一可。

為公分作無盡燈,

照破十方昏暗鎖。

(新火:唐宋習俗,寒食節禁火。清明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

前一日還勉強“空庖煮寒菜”,清明已是“欲事烹煎無一可”,做為宋代文藝圈、娛樂圈第一男神,卻已經到了無米無面、“彈盡糧絕”的境地。

這是一個無奈無助、饑寒交迫的清明,在這個清明,這位曾被稱為“人世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曠世奇才幾至絕境。

粉絲們看到偶像這兩天的更新,一個個小心臟都揪了起來。

也有一小撮人讀完之后,那叫一個通體舒暢:哼哼,小樣,不是有才嗎?來呀,繼續諷刺呀!

而清明次日,大叔卻又更文一篇,擲地有聲:

《定風波.三月七日》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原來,有幾個要好的粉絲朋友陪同大叔去一個叫沙湖的地方相田買地去了。歸來途中,大叔于風雨之中,泰然處之,一句“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橫掃寒食清明的悲苦低落。

公號上的百萬粉絲,讀罷精神均為之一振,紛紛留言,買田差錢嗎,趕緊開通贊賞,我們幫你眾籌!

大叔欣然一笑,置頂了自己的留言:世人皆贊我達觀,那是因為我曾痛的深沉。

署名:東坡居士。


03

說到痛的深沉,我覺得我也比較有發言權。

一個低沉緩慢的聲音從歷史深處傳來。

畫面來到公元769年的清明節,一個形銷骨立的背景立在洞庭湖的一葉扁舟之上。

畫面所及之處,湖光春色,新煙裊裊,天空中不時有輕鳥掠過,遠處陸上孩童們騎著竹馬追逐嬉鬧,還有腰肢纖細的湖南妹子娉婷往來。

鏡頭轉到前面,原來又是一位大叔,但比前兩位卻要年長許多,目測接近六十歲的樣子。

只見他眉頭深鎖,滿目愁緒。

此時此刻,他知道,自己心中“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是再也沒有機會實現了。

這位五十八歲的老大叔出身于名門望族京兆杜氏,自幼胸懷報國之志,卻生不逢時,北漂十年,未得一官半職(零星做過芝麻小官,可忽略不計),半世東飄西蕩,寄人籬下。

如今更在江舟上漂泊兩載,老病纏身,生活困極。

老大叔抬首四望,浩蕩的湖水中白蘋茫茫,想到歸路受阻,故鄉儼然已變成了回不去的遠方,不由深深嘆了一口氣:愁啊!

嘆罷,艱難的舉起偏枯的右臂,想要在這個節日里寫下點什么。

《清明二首》

——唐.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

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

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

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

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

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

濁醪粗飯任吾年。

其二

此身飄泊苦西東,

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

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

萬里秋千習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

家人鉆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

漢主山河錦銹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

白蘋愁殺白頭翁

寫罷,想到自己已白首蒼蒼,半身入土,卻終究是一事無成……

不由淚雨滂沱,心如刀割。

就這樣,這位后來被譽為詩圣的大叔無比寂寥的度過了生命中倒數第二個清明節。

和前面的蘇大叔不一樣,他的公號是在死后很多年才迎來粉絲爆發式增長的。

這些后世的粉絲們在讀罷他的公號《杜工部集》之后,一個個激動的拍案而起:

誰敢說你一事無成?!

你這1500首作品連起來,哪里是詩,簡直就是一個時代最偉大的現實紀錄片!

“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04

你們的故事都太沉重了,其實清明節也有別樣的畫風,比如:愛情與浪漫。

一位玉樹臨風的書生朗聲說道。

此時,他正立在長安南郊一戶人家的柴門之外,思緒卻不禁回到了一年之前……

一年前的清明節(795年前后),他高考落榜,一個人跑到京城南郊春游。

當天天氣極好,玩耍了大半天,忽覺口渴。

就近找到一戶人家,輕叩柴門,不一會兒,一位妙齡少女翩然而出。

姑娘盈盈十六七,亭亭而立,如新月清暈,如花樹堆雪。

雖是鄉野人家,眉目間卻隱然有書卷清氣。

書生不禁看癡了。

姑娘莞爾一笑,低聲淺問:公子何事?

書生這才察覺自己失態,急急作揖道:小生崔護,春游遇渴,來討清水一杯。

少女返身取水而來。

這一杯水,書生喝的很慢很慢,他很想跟姑娘要個微信,卻又深恐唐突了佳人。

一杯水喝完,他還是沒能鼓起勇氣,只能戀戀不舍的告辭了。

姑娘倚門送別,臉上亦有悵然之色。

轉眼又到一年清明時,書生猛然想到了去年今日的偶遇,于是急匆匆趕來,可是如今柴門深鎖,倩影難尋。

想到這里,他將一片惆悵之情寫進了朋友圈: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然后自己留言道: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邂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姑娘說五個字:加個好友唄。


05

你們啊,一個個不是抑郁就是失戀。

要說清明的最高逼格,那還得看我們魏晉。

公元353年的上巳節(三月三),紹興蘭亭,一位風流倜儻的大叔笑意吟吟的說道。

雖然在我們東晉清明還不是法定假期,但是翹班也得去春游啊!

而且這次我們打算搞一場最高級別的團聚野餐——曲水流觴。

為此還專門建了一個微信群呢,要不然41個人挨個通知實在太麻煩了。

活動規則如下:

我們41個人圍坐在曲水之畔,將盛有酒的觴(酒杯)放在水中,順水漂流,酒杯漂到誰的面前,誰就來飲酒賦詩,做不出者罰酒三杯。

前面的大叔小鮮肉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嗯,你們東晉人是城會玩,我們服!

當天春暖花開,天氣給力,一直玩到太陽落山,這群東晉文青們還覺得意猶未盡。

最后他們一共作了37首詩歌,出了本書叫《蘭亭集》,由那位風流倜儻的大叔寫序,就這么玩出了“天下第一書”的書法名作《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

——東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他們這一超高逼格的節日游戲也迅速走紅,引得后世紛紛效仿。

王羲之:呵呵,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07

哇哦,你們的故事都真精彩啊!

公元2017年4月4日,清明節,一個平凡的女漢子由衷的贊嘆道。

她心里默念著:雖然我的清明節沒有這樣或沉痛、或浪漫、或風流的故事,但是我有一件幸福的事兒:

那就是,寫寫你們的故事。

文末備注:杜牧的清明詩,捧紅了大江南北所有叫杏花村的地方,很多杏花村都在爭,經過資料查證我個人更傾向為湖北麻城杏花村,僅代表個人觀點,特此備注。)

-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406評論 6 538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034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413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449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16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559評論 1 325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0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781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27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084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278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49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95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2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172評論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10評論 3 396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41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