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情是個什么玩意兒?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這答案可能是來自于實踐,也可能是來自他人的實踐,或者是文學作品的描述,智者不拘泥于定義,不是小學生算術題,沒有標準答案。
? 你永遠不用擔心你的答案和別人不一樣,也用不著得瑟你的答案看起來是多么的洋氣,愛情就是愛情,在它面前一切生靈都應當是平等的,沒有什么陽春白雪式的,也沒有什么下里巴人式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的戀愛觀強加于別人,你愿意選擇對方愛你多一點的,還是你愛對方多一點的,本無可厚非。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是耍流氓,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也可能是耍流氓。
? 誰先主動誰就輸了?付出的永遠是輸家?像我這種自虐自苦型的理想主義者實在是“作”啊,有個把你寵上天的,反而覺得不平等,老娘可以做自己的小公主,就是個混不吝,憑什么給你機會像個大爺似的慣著我。主動其實蠻有快感的,主動的人知道自己因為什么而怦然心動,因為什么而黯然神傷,而對方可能還像個傻子一樣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被愛,也不知道這份愛什么時候會悄然離開。去愛吧!去愛吧!別再默默等待,別再暗自思忖!
? ?愛情,它真的不是個東西,你到底又想從愛情中收獲什么玩意兒呢?不去想別人看好或看壞,斷舍離,陪予伴,喜怒哀樂,柴米油鹽,筆墨茶花。每個人都自成宇宙,但誰也不能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于我,愛情的結果不見得非得是“執子之手”,我自私自信的堅持著“愛情(亦或者說“愛”)的宗義,在于使我完整”。它使人克服與世隔絕感,同時豐富著自身的完整性。攜手踏遍萬水千山的,是愛,執手默語眉宇之間的,也是愛,不見得前者是“動態”的就是“積極的”,后者是“靜態的”,就是“消極的”。就好比,有些人,看似被動不付出,但他的存在本身,于一個懂他愛他的人而言,就是一種最美的付出。她可以讀懂他的與眾不同、他的七十二般變化以及不變的追求,這一切可以用“滲透力”來概括,而最美結果無疑就是有一個人可以有相應的“感知力”。
? “愛你就像愛生命“是一種詩意,“愛你可以付出生命”是一種勇氣,而我向往的是另一種,“愛,是分享彼此的生命力”。我愛你,只因你是你,因你與眾不同的生命力而被吸引,也愿你能像天需要地,土需要雨,陽需要陰,日月當空照,也能夠感受我的生命力。(這生命力,可能就是你是你的原因,它可能是你的性格,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
? ?不管怎樣,我堅信愛情應當是“白色的” ,是從內心深處淺淺流淌或猛然迸發的一種姑且稱作“情緒”的東西(原諒自己實在是想不出更加貼切的詞語),它應當是積極的,有參與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