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筆記】《失戀三十三天》和它的票房3.5億

前言

一部電影的總體形勢可能依賴于某種情節內容或某種抽象樣式。也必須考慮到電影的模式:紀錄片、先鋒電影、故事片、動畫片。以及電影類型:西部影片、驚悚片、歌舞片。

我們把電影歷史劃分為五個大的時期:早期電影--1919年、后期無聲電影1919--1029、有聲電影的發展1926--1945、二戰之后的電影時期1949--1960,及當代電影時期1960至今。

這些時期反映了電影形勢和風格的發展、電影制作、發行和放映的重大變化、以及從中體現的重要的國際趨勢。

電影媒介出現于1890年代的中期,電影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媒介、大約是一個世紀之前發明的。那時候美國還是仍在不斷擴張的世界中主要的殖民主義力量之一。

作為年輕的一代,似乎一開始電影便成為了娛樂生活的一部分。電影出現在生活中甚至有些泛濫,在這個時期觀眾一定程度上對電影缺乏辨識能力和評判標準。這使得國內的電影市場并非如我們想象的好壞分明,而更多的是在一定程度上? 并不需要巨制。但隨著電影市場的泛濫,觀眾對電影也有了更挑剔的訴求,這也要求著國產影片制作需要更高質量和更大投入。和產業鏈成熟的好萊塢的大制作高技術不同,近幾年中國電影的興起是符合國情的小清新小底成本制作。這些電影甚至不像韓國電影那樣側重于對人性和情愛的探討。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觀眾更愿意接受帶些搞笑性質、都市、校園青春故事電影。相比大制作輕創作的電影模式,優質的小成本電影好評如潮。不能不提早領悟到:要想效益最佳,花式百招還得保證內容為王。

在開始整理青春愛情電影之前,想提前寫下疑惑的問題,即使對我來說是一個沒法解答也似乎對我一個非影視制作人無關緊要的難題。

如下:

1中國市場需要什么電影?

2電影媒介的使用怎樣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形成怎樣的規范?

3在影視內容制作上如何才能在局限里玩出新意?

4下一個階段能讓觀眾需要的電影主要是什么類型?

5如何讓電影商品成為人們的需求品?

接下來我將嘗試主要從個人觀影角度出發對近幾年來小成本大反響的十部電影 、《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賽車》 《失戀三十三天》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人在囧途》 《觀音山》 《夏洛特煩惱》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同桌的你》 《我的少女時代》加以觀影簡述。以上這些電影打破了本世紀初在產業化趨勢下中國電影市場呈大片主導的格局。

第一篇嘗試介紹比較熟悉的《失戀33天》

正文:

片名:失戀三十三天

導演:滕華濤

編劇:鮑鯨鯨

主演:白百合 文章

上映時間:2011.11. 8

投資:890萬

總票房:3.5億

2011年11月8號上映,首日票房2100萬的電影《失戀三十三天》。轉眼間幾近四年,在這之后,我們對國產電影的印象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回頭看這部夾在同期上映的《星球崛起》《鐵架鋼拳》和《驚天神站》中脫穎而出的年度黑馬電影時,感覺恍如昨日。

那年光棍節,百年難遇。單身的都想看看別人是怎么失戀的。失戀的都希望別人也失戀的。成雙成對的人坐不住了女朋友想去看,男朋友只好買了電影票。沒抱什么期待看了影片,沒想到竟然不錯。天時地利、量時定制的《失戀三十三天》。

這部電影獲得成功之后很多人說,這是無法復制的勝利。但沒過多久,更多的小成本電影出現,人們發現,原來這樣的成功并不是巧合,而是市場需求。

講到小成本和大成本,其實對于成本計算,除了制片方需要步步為營之外,觀眾需要考慮的僅僅是這個片子是否值得自掏腰包。于觀眾,影片的制作成本更多只是一個噱頭,人們并不在乎制片方的投入的到底是多少個零,重要的這個影片能給觀眾帶來多少歡樂多少共鳴,是能喚醒人性還是獲得感動。

電影,講述了很簡單的故事。講訴了失戀的黃小仙在沒有了愛情的這段時間里,黃小仙發現了很多以前根本不會去注意的東西,例如那個總是與自己針峰相對的娘娘腔同事王小賤并沒有那么討厭,例如鉆石王老五與河南籍港臺腔女子的結合到底是什么原理,以及走到金婚的秘訣。

如果非要以更深層的人性或對愛情的探討這些角度來學習這個影片,那么這蜻蜓點水的內容中除了影片金婚一段情節之外,沒多少值得回味。

恰好這個影片一開始就沒有去講完整的愛的故事,而是在講失戀的三十三天里人物的經歷,塑造某個時代對失戀的態度。也許有一類考究的好的影片會觸動心靈,但也有一些影片淡淡幽傷清清爽爽中讓觀眾嫣然一笑,雖說不上好片,但也算值回當時票價。

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內容和結構上并沒有太多改變。電影提煉了小說中人物的對話,保留很多了經典獨白。看了小說后,還是要看電影,而看了電影之后就沒必要再看小說了。

觀影筆記:

成功秘訣:好故事+合適演員

故事精巧,對話講究 人物接地氣

開場:

作品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充滿了時代氣息。開鏡便是有寓意的警戒線。警戒線環繞的三個分手現場是警惕較量、各自安好和激烈爭吵。旁白加之輕快的音樂,電影一開始展示的三種不同的、人物性格鮮明的分手現場在告訴觀眾:這個失戀走的不是單純的悲情路線。

這段展示鏡頭,這組故事配合展播效果的后期特效,內容上表現了時代特點、開門見山把分手失戀灌入觀眾腦海,剪輯的表現手法上還起到啟下的作用。因為三個分手現場后,該出場的就是女主人公黃小仙的充滿香水味的分手現場。

看來好的電影開場和中學時學的敘事散文第一段異曲同工。

第一階段:故事的開始

從這開始,人物進入了劇本主角設置中一個很關鍵的環節:發生了不一樣的事。

這個不一樣具體表現在:

1黃小仙開始失戀了,而失戀的原因是早上出門前還在說我愛你的男朋友和閨蜜馮佳期在一起了。

2失戀后,心情不好罵了老板大老王。

3生活發生了變化,之前圍繞著男朋友和閨蜜生活現變成和公司的朋友一起度過下班時間。

4發現王小賤(王一楊)并沒有那么賤。

5而在這些變化中,工作還是得繼續。

所以接下來故事的發展,只是需要去“解決”這五個不一樣所引發的“問題”,以及給人物一個結局。

黃小仙第二天帶著落枕的脖子,來到大老王的辦公室。被大老王簡短的批評,反讓黃小仙心里舒坦。這個睿智又寬容的老板看到平時刻薄又灑脫的黃小仙失戀后的頹態其實是又生氣又心疼。大老王這個人物在劇中很“父愛”,而同時作為劇中婚慶公司的老板,簡直是推動故事劇情發展的神助攻。每次都是大老王給黃小仙安排了工作使得劇情一步一步發展升華。

第一次安排工作,拿頭紗:碰見了男朋友陸然和閨蜜馮佳期在一起。

第二次安排工作,為一對年輕的準夫妻策劃婚禮:引發一系列矛盾。

第三次安排工作,八分鐘相親會:間接促成黃小仙和王小賤同居。

第四次安排工作,金婚:整劇的升華。

感覺冥冥之中大老王在操控著這個故事,把握這個故事的節奏。

被大老王教訓后,黃小仙需要向觀眾介紹她工作的環境,以及同事。黃小仙的同事是影片在失戀這個原本悲劇的故事基調中顯得生動活潑。

在這一組鏡頭的最后男主人公王一楊(王小賤)出現了,旁白、會講故事的鏡頭加上慢節奏刻畫。王小賤一出場,人物刻薄、挑剔、陰損、性取向不明充分展現出來了。

第二階段:面對感情問題

男士坐在長椅的背影--男士的手機特寫--黃小仙接到電話--對話。

這段話需要交代黃小仙與前男友陸然的情感糾紛。這段對話獨立完成了:起-程-轉-折。

感到出其不意,也展現了人物性格。

(起)

陸:上班呢

黃:咱把這句話省了成嗎

陸:我一直想打電話跟你解釋,但我沒敢,不知道怎么跟你說.

黃:陸然,你追我的時候打電話跟我告白說的話跟現在一模一樣.

.......

(承)

(知道什么時候出軌,黃小仙尖酸罵人

(轉)

陸:小仙。我最怕你這樣,你先聽我把話說完行嗎?你先別這么刻薄。

黃:我刻薄,當初誰追在我屁股后面說,姑娘我可喜歡你的刻薄

陸:但現在我累了。

黃:那現在,你想怎么樣啊。跪下來哭著求你,陸然你回來吧,你別離開我。? 那你可真看錯人了,.........

陸:小仙,我不是為了求你原諒,才給你打的電話你明白嗎?

..........(陸然長段解釋)

陸:小仙,忘了我吧。

(合)

黃小仙淚眼朦朧,委屈。卻偏偏嘴里咬著牙

黃:我做不到對我來說太難了。因為我從來就沒記得過。

這組鏡頭在陸然說完:“小仙,我不是為了求你原諒,再給你打電話的。”

剪輯出彩的地方是:運用了表現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的表現手法,使得聲音片段性,且突出環境聲音,給人以窒息感。表現了黃小仙的主觀內心感受。這種心理上的打擊加上人物后面的表現,使得劇中人物自尊心強、刻薄而又惹人喜愛的個性更加深刻。

接下來便是和閨蜜馮佳期的對話。

和馮佳琪的對話的拍攝鏡頭中用了微微晃動的鏡頭,配樂引人傷感。

第三階段:故事成長多線穿插相扣

主要內容:分手是什么呢?

1是提不起精神工作。

2是看到李可和魏依然這對準備結婚的客戶,疑惑又無奈。

3是喝醉后打電話給前任。

4 是參加同事聚會的新鮮。

但這劇情不跌宕起伏,可人物個性倒是討人喜歡。

李可凌晨五點叫出兩人談論,王小賤的化柔為骨的回話,把王小賤的“賤”成功洗白成賤得有道理。同事聚會上加深了人物的個性。又由于同事把免提當靜音,大肆說客戶壞話被客戶聽到使得工作失誤。接下來便是大老王找兩人談話,寥寥幾句足顯大老王的睿智和寬容。過程中皆是笑點。

沒想到前面的事還沒解決,后面同學打來電話,邀請小仙參加和婚禮。前男友攜新歡出席,而黃小仙只能求王小賤攜帶他的第二人格出席。當然期間發生了很多奇妙的事并推動了劇情發展。

總之,每做一事都要發生點特別的事情,要不然就不好玩了。

兩人因為在八分鐘相親會上打賭促成了兩人合租。(這是一個開頭并不打算合租、合租時并沒有相愛的故事)

第四階段:故事高潮、升華

黃小仙和(李可未婚夫)魏依然相戀一天、在朋友的婚禮上王小賤幫小仙出氣。

在承接一對金婚的婚禮時聽躺在病床上的張阿姨講訴自己和老伴陳老師年的往事。說陳老師年輕的時候出過軌,但張阿姨并沒有離婚。她說:像買個電冰箱,保修期三年。你嫁個人還能保證一輩子不出問題啊。除了問題就修嘛。前面負責搞笑故事到這里恰到好處的總算講了點道理。

最后,小賤告白小仙兒。

end

簡評:


整個故事,除了營銷做得好。支撐我們喜歡這部電影更多是因為影片人物非常討喜,白百合飾演的黃小仙不嬌柔不造作,個性鮮明。文章飾演的王一帆冷酷又毒蛇,一副解放自我的狀態,還有翹著蘭花指和無時無刻都搶戲的唇膏。李可的胸大無腦無內涵和一口港臺腔,挺好玩、大老王睿智寬容。就連陸然和馮佳期也難給人詬病。

這個故事除了不悲情而且還帶有女性的樂觀主義。觀眾本身就不喜歡沒事哭哭啼啼的模樣,要的就是主人公的有愛還逞強,畢竟撕逼看多了也覺得太費腦。而且這個故事還不可思議的很溫暖,大老王沒開除黃小仙。同事之間不撕逼,還都是逗逼。

說起現實生活中失戀在短短三十三天里,黃小仙會不會和王小賤在一起,委婉的說不太可能。

但看客不也好這口嗎?現實活中過不了的人生,在故事里過,在現實生活中不會發生的事、不敢說的話、不能實現的愿望,在故事里滿足著。對自己來說無傷大雅,這部電影人物的設定就是用來搞笑的這種搞笑放在人物設定里又不顯得造作。加上接地氣同時也富有牽動性的對話。

說這部電影的鏡頭用得簡單,恰恰這些鏡頭和后期結合后都挺會“說話”。

?導演強于塑造人物,讓人物溶在故事里,選題也是接地氣的現代題材。這從他拍的《蝸居》《裸婚時代》也能找到影子。

原創不易,轉載請告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