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無意中瀏覽到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之所以我會關注到這個問題,并仔細瀏覽回帖,因為我本人也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先看看網友們的回答:
筆者其實無意詆毀或者抨擊順豐快遞或任何單位及個人,各種評論有鼓勵,有失望,有抨擊有回應,這些留言云云筆者不做過多分析品評。
只說說自己的切身體會,筆者工作狗一枚,平時幾乎很少逛街,一應生活用品等等全部網購,各種平臺各種網商,所以基本快遞不斷,加上筆者對網購基本看質不砍價,所以很少會有快遞寄出,偶有公事往來快快滴,基本都是郵政,因為比較規范,個別加急會由公司統一安排三通一達寄出,并沒有延誤及差錯。
前段時間同事出差,委托郵寄一個包裹到山東濰坊,筆者始發地安徽合肥,由于同事交代比較著急,讓我通過順豐快遞郵出,本著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則,選擇了順豐快遞,咨詢一番說是第二天到的話,費用較高,收取了45元,包裹的包裝還要我自己包裝,中間包裝的過程曲折就不再表述,有體會的都知道自己包裝一個包裹的難處,包裝好之后,順利寄出,周一寄出,周四上午到達派件網點,周五上午派件成功,這個過程跟平時寄其他快遞的時效,并沒有快到哪里去,并且說好的第二天到,結果第四天才到,而且運費價格是其他快遞的整整3倍。
其實筆者接觸順豐算是比較早了,09年開始使用順豐,當時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家做品牌的公司,是真正做事業的公司,是真正做工作的一群人,那時候帶給我的震撼,是國內任何一家快遞公司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到如今,規模越來越大,甚至打破順豐永不上市的諾言,然后帶給客戶的體驗就是,流程繁瑣了,價格變高了,效率變低了,態度變差了。
個人臆測,原因以下幾點:
一、國內快遞行業布局已經基本定型
三通一達依靠各種網購平臺支撐,已經足夠衣食無憂,沒有太大的企圖心來支撐他們去快速擴張,雖然也在不斷優化提速,但是沒有航空的優勢,只能依靠優化中專途徑以及優化管理來提高效率,目前中轉速率基本趕上順豐,除航空件以外。
順豐起價主打就是快速中轉的模式,依靠航空件優勢以及優質的服務團隊,贏得了市場,收獲了市場口碑,目前很多人對順豐的認識,依然停留在3年前的觀念。
二、因為基本定型,標準化的服務對于企業來說,好像沒有那么重要了,于是順豐也將標準化服務標準降低了
三、資金問題
2011年,王衛罕見接受采訪時說過:
“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
那么順豐之所以還是在2017年5月選擇了上市,那么一定還是因為“缺錢”了,那么順豐為什么會突然缺錢了,筆者聯想到了2016年順豐要在湖北鄂州建自營機場,自營機場建設運營,需要有一定量的吞吐支撐,否則就需要負資產運營,并且建設機場和購買飛機以及運營組建,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撐,在機場運營以前,這筆巨大的資金從何而來?無非兩個方面,開源和節流,開源的途徑無非上市、融資,在開源不足以支撐的情況下,節流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那么節流導致的最直接的影響,我想也是快遞費花式上漲和服務質量的斷崖式下降的原因之一吧。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早已不滿足于物質的享受,服務已經成為人們評價企業優劣的重要標桿,一個企業想要長遠穩步發展,必須不斷強化服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