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建造了美國

原視頻出自BBC的一個紀錄片“誰建造了美國”,它以半電影半紀錄片的形式解讀了美國自南北戰爭后崛起的故事。

誰建造了美國

片子有4集且時間很長(加起來好幾個小時),首先用文字的形式講一下片子的內容,本來我想盡量簡單地介紹,但是后來我發現如果這么做還不如去看百科,這部片子的精髓就在于他用不一樣的視角解讀這些人物的事跡和美國崛起的聯系。所以我后來盡量完整并且準確地描繪了下來,大概有5000-6000字的樣子,不想看視頻的同學可以看文字,這之后會有基于我從紀錄片中學到的一些東西結合個人理解寫的一些感悟。

視頻:http://open.163.com/movie/2014/4/2/V/M9OI1SF08_M9OIE9N2V.html

內容介紹篇:

1. 鐵路大亨,科尼利厄斯·范比爾特(1794年5月27日-1877年1月4日):

從碼頭工人白手起家,在那個圈地為王的荒野時代,憑借過人的毅力和心狠手辣成為了船運帝國當之無愧的“船長”。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見識到了鐵路驚人的運輸能力,他賣出了所有的船把所有身家投入到鐵路中,很快他變成了美國最富有的人

在戰爭中失去最喜愛的大兒子使得他的競爭對手都以為他不中用了,在運營商們聯合起來準備對付他時,他下了一步絕對的狠棋:范比爾特擁有全美唯一一條通往紐約的鐵路橋,他命令關閉該橋不許任何火車通過,憑借一己之力便將全國最大的城市封鎖起來。很快他的競爭便無法支撐下去,他們的主席瘋狂拋售股票,而船長以極地的價格全盤盡收,成為了獨霸一方的鐵路之王,“他們想要一場戰爭,我們就給他們戰爭”,這就是船長。

他生涯中最失敗的一個決定莫過于被一個欲收購的公司主席擺了一道,利用摻水的股票他們套了范比爾特700萬美元,不斷稀釋的股票使得船長買來的股票一文不值。這種做法在現今是違法的,但在當時唯一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

在他生命的后期,他頗有遠見地洞察到煤油這一新型能源的潛力,由于當時的鐵路線路修的過多急需貨物來填滿他的火車,他意識到未來鐵路運輸業的關鍵在于統治運輸煤油這個渠道。于是他找到了一個年輕人——后來的石油之王“洛克·菲勒”,船長喚醒了一只可怕的怪物。

2. 石油大亨,約翰·D·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

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早年貧寒的家境使得他很小就擁有遠超于同齡人的獨立意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石油,當時的石油鉆探是純粹的碰運氣有很大的風險,他一直苦苦思尋一種從石油中無險獲利的方法,最后通過一個精通化學的朋友了解到煤油這種石油提煉物,他洞察到鉆井是賭徒的游戲,商人應當煉油。

在他苦苦找尋競爭優勢時,全國最有權勢的人范比爾特找到了他并同他簽訂了獨家運輸協議,最不可思議的是洛克·菲勒夸下海口可以用油裝滿船長的火車,但實際上以他當時的生產力連一半都不到。他知道需要快速找到投資人,而當時因為需求量大,劣質煤油層出不窮而發生不少火災,他將這看做機會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和高質量的產品很快獲得市場的青睞,投資人也接踵而至

在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后,洛克菲勒便開始了瘋狂的擴張,他收購了全國大部分的煉油商并為了壓縮成本而關掉大部分,到最后他控制了北美90%的石油供應。這一做法在如今已無法實施(美國),它叫做壟斷。

33歲時洛克菲勒成為了國內最有權勢的人,他的生產能力超越了船長的運輸能力,船長最大的競爭對手也看到了這一點,他用更低的價格與洛克菲勒達成了交易使得船長的競爭優勢蕩然無存。船長意識到要想對抗洛克菲勒,唯一的方法就是聯合各大鐵路公司,他與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湯姆斯科特建立了同盟,解除了與洛克菲勒的合約以迫使他接受通用的市場運輸價格。

不甘心的洛克菲勒知道如果他找不出另一種運油渠道,他就輸了。煉油廠的運油管給了洛克菲勒靈感,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用管道進行長距離石油運輸。這一決定使他擺脫了鐵路公司的束縛,也讓鐵路行業造成了重創。

此時過度建造的鐵路拖垮了很多鐵路公司,這直接引發恐慌股價暴跌。人們發現這一泡沫后便瘋狂的拋售股票引發股市崩盤,這次1873年的崩盤升級成了全國性的嚴重經濟蕭條,歷史上第一次大量的美國人失去工作。洛克菲勒在此次恐慌中看到了機會,以幾乎零成本的代價收購了破產的石油公司,創造了美國最大的公司帝國。

隨著范比爾特的去世,唯一對洛克菲勒有威脅的只有鐵路行業的二把手湯姆斯科特。斯科特擁有唯一一條通往匹茲堡的鐵路,并且輸油管延伸不到那里,所以洛克菲勒不得不用斯科特的火車來運油。斯科特憑借這張牌打算進軍石油界,被惹惱的洛克菲勒關閉了匹茲堡的煉油廠,盡管這讓他蒙受巨額損失,但這讓斯科特的生意減少了近乎一半。他不得不裁掉數以萬計的工人并大幅削減工資,憤怒的工人上街抗議燒毀了斯科特的火車場——他的公司變成了廢墟。

而湯姆·斯科特的學徒——未來的鋼鐵大亨安德魯·卡內基要為他的良師益友復仇。

3. 鋼鐵大亨,安德魯·卡內基(1835年11月25日-1919年8月11日)

出身于匹茲堡的貧困人家,從小便擔當起了家庭生存的重任,12歲時他當地一家鐵路公司打工碰見了主席湯姆·斯科特,斯科特很喜歡他并一路提拔他至總經理。

湯姆·斯科特給了他一項在當時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建立一座跨越密西西比河的橋,使東方和西方連接起來。他與設計師討論了多個方案,最終的難點鎖定在材料的問題:最佳的設計方案如果用鐵做材料將無法承受住水流的沖擊,除非用鋼。但在當時鋼的產能極地并且價格昂貴,卡內基明白高風險才有高回報,他探訪了很多的鋼鐵作坊和科學家,最后在英國找到一項新技術,可以將鋼材一周的生產時間壓縮至15分鐘。利用這項新技術他的橋開始動工,期間因為資金問題困難重重,歷時4年終于建成。

但建成后他又面臨一個新問題:沒有人敢走過這座從沒見過的橋。作為優秀的公關專家,他很快利用當時的迷信:大象不會從不穩定的結構上走過,策劃了一次大規模的公關活動,讓一頭大象在前面領路通過橋梁并大獲成功。從此他的鋼鐵訂單數量猛增,而他也擴張建成自己第一個鋼廠,而他最大的顧客也是自己最熟悉的鐵路行業。

但鐵路行業由于洛克菲勒的手段變得一蹶不振,這嚴重影響了卡內基的鋼鐵事業。為了尋找新市場,卡內基發現了一個趨勢:美國成千上萬的失業者都涌入紐約和芝加哥這樣的大城市尋找機會。為了容納大量涌入的人口,城市建設的速度突飛猛進,卡內基意識到鋼的未來在于建筑行業而不再是鐵路,只有用鋼材做的框架才能撐起摩天大樓。僅在幾年間,光是芝加哥就建立起超過10萬棟的建筑,現代美國的建設就是通過卡內基的鋼材建立的。

這為卡內基帶來巨額財富,不過他的死對頭洛克菲勒的財富是他的7倍,他意識到只有比對手更冷酷無情才能打敗他,但這正是他缺乏的,所以他找到一位冷酷無情的合伙人亨利弗雷克來互補他所缺失的部分。弗雷克通過恐嚇與威脅從供應商那里得到更好的價格,他除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開銷并增加了產量,使得公司利潤兩年內翻了一番,而他也成為了公司內第二有權勢的人。

弗雷克的個人膨脹也達到了頂峰,他在匹茲堡的一個人工湖上建立了一個專供富豪參與的俱樂部,為了建造這個俱樂部,他控制了南叉大壩并截留了2000萬噸的水,而約翰斯頓城就在下游14英里處。為了讓自己的馬車順利橫穿大壩,弗雷克命令降低大壩高度,一場大雨過后,大壩決堤了,而事先通知約翰斯頓城的緊急疏散警告由于先前多次通知但沒有發生災難而被無視。一場災難由此釀成,直接造成2000人死于這次橫禍,1600間房屋被毀,超過四平方英里的城鎮被夷為平地。

此次災難是911之前美國經歷的最惡劣一次人禍,卡內基同其他俱樂部的成員拒不承擔責任不同,他感到自責和愧疚并退出俱樂部,決定重塑自己的形象。他為重建約翰斯頓城捐獻了數百萬美元,并在全國開始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筑,包括卡內基音樂廳,這里成了社會名流的社交場所。

他與洛克菲勒開始明爭暗斗,卡內基意識到想打敗他需要進一步提高利潤。他投資重建了一座巨無霸鋼廠——霍姆斯泰德鋼廠,產能數倍于普通鋼廠,并且能夠生產出更多結構型鋼材。但運營這樣一個鋼廠需要大量的人力,而想利潤最大化就需要把成本壓到最低,這意味著降低工人工資并提高工作時長。但他想重塑自己的形象,所以這種臟活他都交給了他的主席弗雷克去做,因為他從不在意自己被當成惡棍,而卡內基則躲到了蘇格蘭度假。

就這樣,弗雷克規定工人必須在鋼廠一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時,但其實沒人能這樣工作,累倒在鋼廠里是非常危險的——他會死掉。漸漸地工作時長越來越高,工廠發生的事故不斷增加,工人們開始自發組織起來罷工并設立路障防止找來替代者,但這是弗雷克不愿看到的,于是他找來雇傭暴力奪回了工廠,9名工人死亡,數不清的人受了重傷。公眾對這次事件異常憤怒,卡內基不得不回來收拾爛攤子,最終他辭退了弗雷克

復盤來看,雇傭弗雷克也許是他生涯中最糟糕的決定。

4. 金融大亨,約翰·皮爾龐特·摩根(1837年4月17日-1913年3月31日)

出身于著名的銀行世家,他的父親朱尼厄斯·摩根是第一代跨大西洋銀行家,投行靠整合狀況不佳的行業購買經營失敗的公司,消除不必要的競爭來讓他們重新獲利。他的父親很嚴厲,從小到大一直對他有種壓迫感,40歲那年JP摩根決定獨立,他目睹了洛克菲勒和卡內基建立他們自己的帝國,如今他也渴望建立自己的帝國。

他急需一項創新,這時一個發明家進入了他的視野中——托馬斯·愛迪生。愛迪生的一項發明引起了JP摩根的注意:電燈泡。摩根讓愛迪生用電燈改造自己的家,策劃了一次公關活動,他邀請社會名流到自己家參觀這一當時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效果立竿見影,電成為了社會名流家里的必備品。

此時的JP摩根堅信電才是未來,這次他沒有遵從父親的教誨:永遠不要冒險投資一個未被證明的新行業。他全力投資了中央發電站,決心將電帶入每一個紐約家庭,在發電站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整個紐約城都被電燈照亮。而此時受到威脅的洛克菲勒利用公關手段將電描述成是危險的,它會造成火災甚至讓人死亡。

但此時真正的威脅并不是洛克菲勒,而是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本是愛迪生手下的一名雇員,他發明了交流電,但是愛迪生認為高壓電太過危險沒有實用價值。不甘心的特斯拉辭職了,他找到一位投資者威斯特豪汀共同推廣交流電,他設計并策劃了一起全國巡回演出,讓電流穿過自己體內使大眾相信交流電是安全的,成功的演出帶來蜂擁而至的交流電發電站的訂單,一場ACDC(直流電與交流電)之戰即將打響

這場爭斗激發了愛迪生陰暗的一面,他用盡了各種骯臟伎倆希望公眾懼怕交流電,同時創造了他生涯中最有爭議的發明——電椅。在一次死刑中,他邀請媒體共同見證交流電如何殺死一個人,但演示過程出了問題,罪犯被執行了兩次電刑才死亡,這相當于他在被活烤,現場都是肉燒焦的味道。愛迪生弄巧成拙,這讓公眾對他以及電的印象一落千丈,摩根的父親勒令摩根停止同愛迪生的合作,這也讓JP摩根很受打擊。

與此同時,一項偉大的工程招標引起了摩根的注意,尼亞加拉發電站項目,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站。可以說這是電力發展史上的分水嶺,他證明了電能的使用價值。戲劇性的是摩根的父親在這時意外死亡,摩根悲傷的同時也感到一絲慰藉,他的財富一下提升了4倍并且沒有人再阻止他大展宏圖了。

特斯拉憑借世博會的項目驚艷了世界,這也為他贏得了尼亞加拉發電站的項目招標。看清了一切的JP摩根決定舍棄愛迪生,再次遵循于父親的教誨,利用摩根財團在股市上的影響力,以資本的力量獲得了交流電的專利,獲得公司控制權并重組,改名為通用電氣。電氣化時代正式開啟,摩根也躋身于改變世界的企業家之列。

在他的生涯后期,他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幫助美國政府籌建了巴拿馬運河,這條河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建成后可以使東西方的航行時間縮短一半。摩根充當中間人籌集了70億美元,在這之前還沒有誰能有如此能力集中這樣大的財力和物力,這也體現出了美國最強大的金融實力。

在往后介紹福特之前需要介紹一段美國的特殊時期,這個處在變革的中間時期發生的事情對之后的美國影響深遠。

首先是洛克菲勒,因為電燈的使用使得他原來煤油業務遭受滅頂打擊,所以他需要找到一個新的贏利點,他想到了之前作為廢物被丟棄的汽油,在當時沒人知道它能做什么。洛克菲勒聘請了一個科學家團隊找尋這種新物質的用途,首先是合成蜂蠟和凡士林,后來隨著內燃機的廣泛應用,汽油是最合適的燃料,而洛克菲勒也再次找到一個豐厚的盈利點

在福特時代之前曾經歷了一場反壟斷大戰,由于大企業不受監管的肆意妄為,由摩根提出的“摩根化”做法盛行,通過削減工人數并提升勞工工作時長來利益最大化,這導致美國很多工人付出長時間的勞動但卻得不到可觀的報酬,隨著貧富差距拉大,民怨積壓到達頂峰。

這時一位政治新星威廉·詹寧斯·布萊恩看準機會引導了民怨,他志在清除掉壟斷寡頭為民討回公道,也因此他擁有大量的支持者。這對三巨頭來說是非常糟糕的,于是他們聯合起來并動用他們強大的財力和權力扶持了一位站在他們這邊的總統上臺

巨頭們安全過后,他們脆弱的聯盟也瓦解了。洛克菲勒看準機會買下了一處豐富的鐵礦,卡內基對此毫不在意他認為洛克菲勒不懂鋼鐵,很快他就付出了代價:洛克菲勒以極低的價格把鐵礦石賣給卡內基的競爭對手,卡內基的利潤在幾個月內驟減,當洛克菲勒打算自己建立鋼鐵廠時卡內妥協了,這場戰爭最終迫使卡內基買斷了洛克菲勒的鋼鐵產業而洛克菲勒宣布退出這一行業,這是洛克菲勒生涯中最得意的一筆。

而摩根由于多年的并購交易使得他在多個領域擁有控制權,比如鐵路、采礦、鐵路運營等,而唯一能將這些領域都聯系起來的莫過于鋼鐵。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全盤收購卡內基鋼鐵。卡內基為了故意刁難摩根出價4000億美元(當今價值),這比美國的預算都要多,而摩根竟然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卡內基的身家也因此達到了3100億美元,這是近代史上最大一筆私有財富,他也以這樣的方式打敗了洛克菲勒。JP摩根為他的新公司命名為美國鋼鐵公司,它瞬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近100年內一直是行業老大。

巨頭們準備在下一次總統選舉時故技重施,但這是出現了一位政治新星:西奧多·羅斯福,同樣也是一位反對壟斷為窮人代言的忠實者。本來他被打壓成為沒什么職權的副總統,但由于被巨頭扶持的總統被憤怒的民眾暗殺,羅斯福自然而然成了總統。

隨著羅斯福的上臺,巨頭們的統治也宣告了終結,通過法律強制他們將公司拆分成多個小公司,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在設法躲避多年后也宣告解散,隨著這場最大的反壟斷案的判決,美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5. 汽車大亨,亨利·福特(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8日)

在福特之前,汽車是一件奢侈品,福特是第一位意識到汽車將變為日常生活用品的企業家,他潛心研究多年嘗試了多種設計方案,最終研發出A型汽車。當時汽車的專利掌握在ALAM手中,只有它們準許才能銷售汽車,亨利的申請被它們無情的拒絕。

不服輸的亨利意識到如果他要和ALAM對抗,他必須讓自己名揚天下。他打算用自己設計的車向美國最快的車手發出挑戰,但福特之前從沒有賽過車,他以他過人的膽識爆冷贏得了比賽,這讓他瞬間成名。這名氣為他帶來了接踵而至的投資者,并建立了他第一個工廠,從這里生產的汽車價格低到普通美國人都能買得起。

ALAM也隨之將他告上法庭聲稱福特侵犯了他們的專利,可以說福特幸運地趕上了好時候,美國政府傾盡全力打擊壟斷企業,標準石油的壟斷案勝訴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這也為福特最終贏得這場訴訟做了鋪墊。

工廠的高速運轉離不開他的創新和遠見,他為工人提供每小時五美元的時薪,這比全國大多數工廠要多兩倍以上,除此之外他還引進了組裝線,將復雜的汽車組裝變成每個零件單獨組裝,這讓他工廠的效率相比其他工廠提升了8倍。最終他推出了在汽車歷史上舉足輕重的T型車,汽車第一次成為普通民眾都能買的起的生活用品。

福特最大的成就其實在于他的創新精神激勵了一代企業家,改變了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童年好友威廉·哈雷與阿瑟·戴維森將發動機裝到自行車上,發展成了現今的摩托車;米爾頓·好時運用福特的流水線實現大規模生產巧克力;芝加哥商人威廉·李格列將他的口香糖推廣全國;在好萊塢,波蘭移民密絲·佛陀開始向影視明星和全國藥店銷售化妝品,這是他發明的全新消費品;

結束語:

這些新一代的商人與舊時不同的是,他們為廣大民眾生產商品同時向工人支付過得去的報酬,提供安全的生產環境,承諾每周40小時的工作時長。

卡內基、洛克菲勒、JP摩根的時代看起來已經走到了盡頭,但實際上這三位巨人依然影響著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眾所開的汽車使用卡內基的鋼鐵制造,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加油站遍布全國各地,而生產這些的廠商所用的電都是JP摩根所提供。

新型商人的做法可能和這些舊時代的巨頭不同,但他們的創新離不開這些巨人們打下的基礎,這造就了繁榮昌盛的中產階級,這或許才是美國最偉大的發明。

有些諷刺的是,雖然約翰·洛克菲勒輸了官司,但是從標準石油拆分出去的公司最終發展成埃里克森、雪佛龍、美孚等行業巨頭,而他在這些公司中占有大量股票,他的個人資產達到了6600億美元,仍然是美國歷史上的首富。

JP摩根在標準石油解體兩年后的一天去世,昔日的對手變得互相尊重起來,悼念他的同時也給其他兩位巨人卡內基和洛克菲勒敲響了警鐘: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在之后的歲月里這兩位老對手開始比誰捐的錢更多,他們是這個時代首次熱衷于慈善事業的大資本家。卡內基總計捐獻了670億美元,大多用于建造圖書館及教育事業,但他還是輸給了比他多活13年的老對手洛克菲勒捐贈的1000億美元。

美國由此進入了繁榮昌盛的發展時期,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這強大很快發揮了作用: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并幫助帶來了和平。戰爭所用的鋼鐵、石油、鐵路系統、電力離不開這些巨頭們的貢獻,他們的遠見卓識和勇于承擔風險的創新精神造就了如今強大的美國。

個人感悟篇:

終于寫到這里了,這部紀錄片我前后兩年間看了不下3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悟,而這篇文章我也斷斷續續寫了一周多,算是給我自己一個交代。

感悟1:最早一批規則的踐踏者,都是之后最富的一撮人

在這群最富裕人的眼里,規則就是用來找漏洞的,他們深知這背后成百倍的回報,一方面這促使了秩序的形成,另一方面又毫不避諱使用各種骯臟手段。荒蠻時代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聰明才是這些人最重要的素質。

感悟2:先發占領了入口,后來者無論如何也很難超越

從范比爾特利用通往紐約的橋磨死了競爭對手這點就可以看出,即便是風燭殘年的范比爾特也憑借這張牌輕易就打敗的后來者,這是后來者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的先發優勢,只能拜倒在他腳下。

感悟3:創新的根本要建立在足夠了解業務的基礎上

如果洛克菲勒整天待在辦公室從不去充分了解煤油的制造流程,他可能也就不會發覺輸油管的潛力。所以反過來說,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如果不夠了解當下業務就不要過分指導創新,領導拍腦袋的慘劇每天都在上演。

感悟4:集權而治相比分權而治的發展效率要低很多,或者說競爭促進創新

洛克菲勒的公司被拆散后反而比他沒拆散掙的錢更多,當人們面對一個巨人時沒人想同他競爭被揍得鼻青臉腫。一個人為別人打工和自己當老板時的潛力是截然不同的,也因此聰明的人想著在你鼎盛時分一杯羹,衰落時就賣掉也不會虧損,而不會想著全權掌控。

感悟5:從不要去投資一個新興的未被證實的行業

投行金言,JP摩根用巨額學費再次證實了他老爹的遠見。雖說最早投資的人取得的回報也是最高的,但風險也最高。本質上若持續要掙錢都是要盡量降低風險,現代的風險投資機構其實也是用廣撒網的方式去盡量降低風險,本質上是一樣的,真正的商人不應參與投機者的游戲。

感悟6:危機爆發也意味著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聽上去或許有些不人道,但實際上災難到來時有些平時很貴的東西會變得很便宜,那些有資本度過災難的人會悉數買下,災難過后他們又是最富有的人了。

感悟7:當一個行業趨于穩定,相互比拼的重心便偏向運營能力

當你從0做到1時是一個飛躍,而從1到60分會很容易,60分到80分會稍難,80分到90分會很困難,90分到100分則世上沒多少人能做到了。當一切塵埃落定時,沒人再愿意爭個頭破血流,圈地的收益已經驟減時,他們更愿意停下來讓自己領地更好更便宜地運轉而不是爭更多的地盤。

感悟8: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持續創新是所有企業發展的根本

回溯那些巨頭的事跡,他們都是掌握了核心技術而一躍而起,這也是他們競爭的根本。這些技術創新不一而足,有的是大幅提升效率,有的是新型能源。但光有技術也是不行的,還需要持續地去創新,去找到新技術的使用場景適應大環境。沒有了鐵路的訂單卡內基找到了建筑行業這塊肥缺,沒有了煤油的需求洛克菲勒找到了汽油這個新的搖錢樹。

感悟9:眾多的參與者是產生變革的根本

想要引起一項變革的前提一定是有眾多的參與者,討好參與者是重中之重。在福特時代他們通過提供工人高薪和安全的工作環境,這引發了工業革命的大潮流,參與者激增;在相同時期中國用“打土豪分土地”討好了最大一批的人群;在如今我們用免費和補貼讓無數普通人參與到互聯網的游戲中,這一切的根本都是眾多的參與者支持。

感悟10:讓普通人都能買的起,是產品最大的價值

如今我們用的很多東西最開始都非常昂貴,是很多先驅絞盡腦汁想辦法創新降低價格才促使奢侈品變為生活用品。這也是一個固定的趨勢,福特和汽車、微軟和電腦、小米和智能手機,他們并不是第一個發明這些的人,但都是第一個讓這些新產品進入更多家庭的企業,也因此而成為行業巨頭。

說了很多,如果你仔細品味后一定會發覺:這不就是如今的中國,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么?是的,我們魂牽夢繞無限意淫所謂的未來,也許100年前就有了答案。

最后期盼著有更多的巨人出現,解決如今困擾無數人的難題,帶領如今的中國走向繁榮昌盛。

個人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謝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406評論 6 538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034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413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449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16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559評論 1 325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0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781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27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084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278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49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95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2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172評論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10評論 3 396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41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