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學生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情,說自己跟一個同學從小兩個人就被拿來作比較。但后來自己決定出國,所以先轉學了。發小成績確一落千丈。發小媽媽不能接受這個現實,讓孩子轉學到省內出了名的嚴厲的學校,結果學了幾天根本不適應,又轉回到原來的學校。從此發小便一蹶不振,別說追回以前的成績,現在更讓人擔心的是孩子的心理問題。而她自己的媽媽知道這件事后也不像原來一樣要求她,因為有了對比所以更加慶幸自己決定出國,沒有讓孩子在高考的道路上遭罪。
其實如果沒有發小的對比,這個孩子的媽媽可能不會覺得自己的決定是多么正確,甚至可能在孩子成功以前都覺得心里沒底,但正是因為有了身邊人的對比,所以即使孩子不能成功,只要不那么失敗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不禁想,難道幸福真的是對比出來的嗎?家長們是不是都在對比著養自己的孩子?這樣做是對是錯?曾經看到一本書上說:“世界萬物都是對比出來的,包括人類進步的發展,也都是和歷史對比出來的?!边@是一個哲學問題。但是對于我們的學生和家長對比卻不是一件好事。
家長會進行對比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對比,成熟的孩子會跟比自己好的同學進行對比,想要超越或有更高的追求。心理不夠成熟的孩子會跟比自己差的同學對比,經常會說:“誰誰誰還不如我呢,其他人也不學習,我比誰誰誰努力多了。”他們這種心態一是給自己的不夠努力找到充分的理由,二是能夠躲過家長對他們不夠努力的指責,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家長也是喜歡對比的人。因此如果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作比較,那么孩子也會拿比較做借口。在有些孩子的眼中“比別人好”和“學到了什么”對家長來說,前者更重要。所以孩子們開始不再重視“學到了什么”,只重視自己排第幾,比誰好。
人類就是有這樣的劣根性,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板在黑板上做了這四道題:
2+2=4;4+4=8;8+8=16;9+9=19
員工們紛紛說道:“你算錯了一道?!?/p>
老板轉過身來,慢慢地說道:“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這道題是算錯了。
可是前面我算對了三道題,為什么沒有人夸獎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錯的一道呢!”
這就是100-1=0人性的道理。
我們的家長也會這樣,對比之下不會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只針對自己孩子的不足。
而這樣的道理對于教育是不對的。
幸??赡苁菍Ρ瘸鰜淼?,但是學習肯定不是,學到多少就會在你人生的成績單中呈現多少,家長們不要只看短期的成績單,要用長遠的目光,看孩子一生的發展。對比出來的幸福只是短暫的幸福,因為你的幸福會隨著別人的變化而變化,而你又無法控制別人的變化。我們能夠控制的只有自己擁有哪些,學到了什么。只有真正充實了自我,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祝愿大家都能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