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午正吃飯,忽然電話響起,我看了一眼,是個陌生號碼,猶豫了一下,但隨即接了起來。電話那頭先喊了聲“老師”,接著報了孩子姓名,是學校二年級四班那個智力有些遲緩,行為上不能自我約束的孩子小付的媽媽。小付比同齡孩子的接收知識能力都弱些,成績幾乎是個位數,還不能很好地遵守課堂紀律,會在課堂上不由自主地離開座位,隨意走動,老師制止后,還會再次離開。成績尚且放在一邊,由于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家長因此被老師頻繁地叫到學校,要求配合老師進行教育監督,否則,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家長也能積極配合,但效果總不如意。
? 更不幸的是,在二年級第一學期末時,一次放學后,孩子和媽媽在小區門口被一輛電動車撞倒,孩子顱內出血,又住院做了手術......對于這位單親媽媽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了。因手術住院,還需休養,加之本身沒掌握多少知識,家長選擇讓孩子休長假。
? 這不,看著大家馬上要返回學校了,就著急打來電話,希望復學。我告知小付媽媽,因為孩子的傷病及自身的情況,若著急復學的話,可能會在學習和自我管理上存在更多問題,加之這個特殊的學期若正式復課后,必定會特別緊張,節奏更快,孩子能否適應原來班級學習生活。家長一聽這話立馬急了,電話那頭連珠炮般的話語就過來了:我們休了這么長時間的假,還怎么能跟上原班,我們是要在一年級重新上的,我們不上二年級......家長把學校的工作想得太過簡單了,情緒激動有些失控,毫不留我說話的空兒,我幾次喊停都沒止住,不由得也惱火了,聲音提高了幾分,那家長許是被唬住了,哽咽起來:我每天都很痛苦,但遇到這樣的孩子,我做得要比其他家長都多得多,我也是實在沒辦法,不希望老師和同學們歧視他......我和緩了語氣,平復對方的失控情緒。我勸慰她說:教育每個學生是老師的職責,學校和老師不會放棄一個孩子。您也別太著急,每種花的花期不同,或許,咱孩子就是那晚開的花。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和家長的耐心陪伴,或許孩子忽然間就懂事了,您說過,他有時候很乖巧、懂事,也會讀很多故事書的,有時候,孩子的長大就是一瞬間。全心引導孩子,培養起孩子健康的心理和習慣,或許他會帶給你驚喜。
? 這是一位尚有管教意識的家長,甚至對孩子的完全恢復是滿懷期待的。付媽媽慢慢平靜下來,說自己現在想通了,好好陪伴孩子一陣子。
? 我很同情這位母親的遭遇、理解她的心情,就是托爾斯泰的那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自己從教二十年,接觸過很多這樣特殊的學生和各類特殊的家庭,對于孩子的先天不足或后天的一些不良習慣,加上部分家長的教育意識不足,有些家長選擇了視而不見或直接放棄管教,每當學校老師找談話時,就對老師來一句:這娃我實在管不了了。家長,您可曾想過,若是先天因素,那畢竟是自己的孩子,不能放棄;可若是不良習慣,今天的表現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是與你相處的許多日子里逐漸累積起來的,源自您的忽視、放縱,更源自您的疏于管教和引導。
? ? 每個孩子,是班級里的1/45,1/1000+,但對一個家庭來說,他就是100/100,無論怎樣的孩子,無論家長還是老師,希望我們都能耐心守候,不放棄,也希望這朵晚開的花,終有一天傲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