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你是否有這樣的苦惱,那就是在工作中,總能遇到一些不對付的人和事?
你是否簡單地認為,只要能搞定這些“麻煩制造者”,職場之路從此就能一路順暢呢?
你是否很困惑,在面對復雜的問題時,自己要么怒不可遏將事情弄得更糟,要么就是選擇回避委屈求全?
......?
是什么讓我們在職場關系中障礙重重??
到底如何做,才能化解激烈尷尬的職場沖突?
一、“實習期未滿,我就被辭退了”
咨詢者彤彤(化名)是一名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糟心的事兒,原來,彤彤畢業后去了一家當地福利相當不錯的醫院工作,還沒過試用期,就被單位以“底層能力欠缺,不能較好地處理護患關系”為由辭退了。
彤彤心中萬般委屈,同時也很不能理解“底層能力”的概念,她懷揣一絲不甘與困惑,前來向我尋求幫助。
經了解,彤彤在過去的實習經歷中,確實遭遇過很多人際矛盾和沖突,其中有一起典型的沖突場景復原如下:
一天,彤彤和往常一樣,來到病房為王先生送藥,在一旁看護的王太太(王先生之妻)瞪著眼睛對她說:“你這個小丫頭是怎么回事啊?這邊的醫生都說給我家先生停藥了,你怎么又來給我們送藥啊?我看你是不是想錢想瘋了啊?推銷這些藥都是有提成的吧?!”
頓時,彤彤的大腦一片空白,她愣了幾秒鐘之后解釋道:“沒有這回事。我不知道醫生給你們停藥了,這真的不是我的問題。”
“什么不是你的問題?你不知道問問你們的醫生嗎?哦,不是你的問題,難道還是我的問題嗎?我看這個醫院也挺正規,軟硬件條件都不錯,怎么會招你這樣的工作人員?!”王太太瞥了彤彤一眼,露出不屑的神情。
彤彤氣得直冒火,緊緊咬起牙關,左手牢牢抓住藥,轉過身去冷冷地說了句:“有些人啊,一有幾個臭錢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你說誰呢?!你回來把話給我說清楚?我看你是不想好了吧?我就不明白了,你是怎么混進來的?你等著,我絕不會善罷甘休!”王太太將嗓音調高了180度,在彤彤身后怒吼道。
果然沒幾天,彤彤就接到了一起患者投訴。
最終,因為不擅長處理類似的沖突,彤彤被患者投訴很多回,終于被醫院辭退了。
二、說話力的背后,是清晰的目標感
彤彤的職場問題很具有代表性。
在職場中,當我們受到言語攻擊時,我們常常會思維短路,沖動之下要么“戰斗”要么“逃避”:然而不論是戰斗還是逃避,蒙受損失的也往往是我們自己。
根據《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這本書的核心觀點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發生言語沖撞最終一發不可收拾,是因為我們沒有弄清楚談話的目標。
事實上,80%以上的溝通障礙,都是目標問題。
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忘記了目標,從而任由情緒牽引,最終將事情導向無法挽回的地步。
舉個小例子。
一對小兩口某天因為買菜問題發生了沖突——
女:“今天回家你想吃什么啊?”
男:“隨便。”
女:“隨便是什么?每天一到買菜的時候我就頭疼,你能正經回答這個問題嗎?”
男:“買菜這點小事兒你都搞不定嗎?我這邊正忙著呢,乖。”
女:“乖你個頭啊?就你忙,人家頭都大了!”
男:“你買什么都行啊,都依你。”
女:“哼,你在敷衍我?”
男默女淚。
在剛才的場景中,小兩口一味在吃什么這個問題上產生了沖突:女的希望男的給建議,男的覺得這根本不是事兒,沒有照顧到女的感受,引起了一場爭吵和沖突。
事實上,如果在女的問這個男的問題時,男的稍微思考下談話目標,后面的溝通就迎刃而解了。
當女的問男的吃什么時候,大致想達成這三個目標:
1、希望對方能看見自己的辛苦和不易;
2、希望對方能認可自己的付出;
3、希望對方能給到自己一些建議。
如果男的能夠梳理出這三點目標,則后面的談話就順理成章了——
“親愛的,你突然問我這個問題,我感覺有點懵了。現在想想,你每天做菜都不重樣,真是費了不少心思。我倒是覺得,只要是我老婆做的都好吃。對了,你上次燒的排骨讓我念念不忘,要不今天買點排骨?”
如此一來,女的又怎么可能會有后面的情緒呢?
瞧啊,真正的談話高手,總是能捕捉到對方的需求,并能迅速理清談話目標。
三、應對沖突,需要強有力的思維力
在彤彤之前的職場經歷中,她面對的護患關系可能是比較難以應對的一種人際關系:因為患者本身就身患疾病,這個時候不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家人,真的很難保持心平氣和的心態,稍微遇到態度不好的醫護人員,借以發泄心中的情緒是常有的事兒。
那么,對于那些經常需要處理這些人際沖突及糾紛的崗位從業人員來說,除了隱忍,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有的。
從《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這本書里,我提煉了一個超級實用的辦法,我把它稱之為“沖突應對三步走”。
1、關注你的真實目的
回到彤彤的案例中。
畢業后的彤彤去那家醫院實習的目的是什么?
當然是盡可能的表現好一些,順利通過試用期留下來啊。
那么,當彤彤面對醫生給病人停藥卻沒有告知她的這個情況,又該怎么辦呢?
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希望實現怎樣的目標?
我希望為對方實現怎樣的目標?
我希望為我們的關系實現怎樣的目標?
想要實現這些目標,我需要怎么做?
......
放到彤彤的案例中分析不難得知:
她的目標是通過良好的表現盡快轉正;
她希望為對方提供優質舒心的服務;
她希望我能和患者及家屬建立不錯的關系;
想要實現這些目標,首先最不能有的,就是不必要的惱怒情緒。
2、拒絕“傻瓜式選擇”
所謂“傻瓜式選擇”,就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人之所以深陷沖突,就是因為陷入到二元對立的選擇中,沒有拓展出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目標。
1)、闡明自己的目的
經了解,前文彤彤的目的是:“我希望自己的表現更好一些,能夠順利轉正”。
2)、說明你不想實現的目標
例如,彤彤“不希望看到毫無意義的爭執,這樣于事無補”。
3)、給自己提出一個更復雜的問題
我給彤彤提出的問題是:“你該如何和病人之間展開坦率談話,一方面迅速平息病人家屬的怨氣,另一方面也能解決當下的窘境?”
3、高情商的核心在于清晰的頭腦
如果學會了1、2,則控制自己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在面對之前的情況時,彤彤應該如何應對呢?
1)、認可情緒,適度夸獎
要知道,任何人在談話時都渴望被認可被夸獎。
2)、承認不足,誠懇道歉
醫生對病人口頭停了醫囑,但沒有通知護理人員,這個問題屬于醫院內部的溝通問題,和病人沒有太大的關系。?
3)、積極表態,告知方案
比如,接下來彤彤最好表態,由她和醫生進行溝通,等等。
四、場景應用:如何化解不必要的沖突?
按照上面的分析和思路,我們把場景重現一次,只是這次,彤彤掌握了關鍵對話中的核心。
一天,彤彤和往常一樣,來到病房為王先生送藥,在一旁看護的王太太(王先生之妻)瞪著眼睛對她說:“你這個小丫頭是怎么回事啊?這邊的醫生都說給我家先生停藥了,你怎么又來給我們送藥啊?我看你是不是想錢想瘋了啊?推銷這些藥都是有提成的吧?!”
彤彤思忖片刻,微笑著說:“你就是我們主任經常說起的王太太吧,她們夸你有氣質記性好,今天果然見識了。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停藥這件事有可能是主治醫師口頭告訴你們了,但是還沒有停醫囑,我們護理人員沒有得到消息。多虧你的提醒,我馬上和醫生聯系,讓她在系統中停醫囑。以后我們的工作一定會更加仔細,對不起,讓你擔心了。”
如此一來,一場沖突和危機就化解的無影無形了。
現在你該知道,能夠應對沖突的人,到底是有多厲害了吧?
沒錯,他們從關注任務目標為導向,繼而找到自己和對方的共同訴求,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有效地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并能和對方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與其說是他們情商高,倒不如說是他們頭腦清晰,掌握了大量的模型和方法,并在實踐中反復練習,才能在關系中做到應對自如,甚至“化敵為友”。
“怒不可遏的話語是最令人后悔的表達。”——安布羅斯·比爾斯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咨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咨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咨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干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在當當、亞馬遜、京東等平臺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