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的獨行世界 ??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是個很樸實的人。
原先上學的時候,其實對他的文筆不甚喜歡。大約是因為沒有華麗的辭藻,樸實又好懂。那時候很年輕,所以也喜歡浮于表面,因而對于華麗的辭藻有著莫名的追求。直到后來慢慢開始長大,我才突然發現,越是簡單的東西,才越是美好。
樸實的句子,簡簡單單的故事,似乎一切都沒有什么特殊,但就是可以從那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句子里,感受到強大的心理震撼。
他的母親,一個每天紡織的婦人,在父親無力支撐起一個家時,用單薄的肩膀負擔起了一個家庭的重擔。我沒有見過她。但我可以想象,她穿著普通,甚至可能有點兒臟破。但她的眼睛里全是溫柔,也全是力量。她站在那里,好似普普通通,卻渾身散發著光芒。
他的父親,一個校長,愛書如命。文化人的骨氣和執著在賈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教導兒子活得要有骨氣,要自在,要瀟灑,又不失風骨。一個被歷史和歲月摧殘的男人,在文化的世界里,在自己小小的家庭,甚至是在需要幫助的村子里,他只是站在那里,就仿佛說了很多很多的話。
從容是真 寬釋是福?有敬無畏 樂以忘憂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再說回賈平凹,年少輟學、幫補家里,但他沒有放棄所愛,他與文化分不開。他孤獨,也不孤獨,他在這世上,自在獨行,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世間萬象、看蕓蕓眾生。
他對世界有著自己的思考。他說,“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蕓蕓眾生……塵世,并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于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獨。走向孤獨的人,難以接受憐憫和同情。”這段話是我聽過的對孤獨最好的詮釋。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總是以為自己孤獨,以為一個人便是孤獨。但賈平凹卻告訴我們,你的平凡并非孤獨。你只是平凡。
說起該如何度過一生,賈平凹是這么理解的“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里,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也都曾問過自己,問過別人。但這個世界向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答案。該自在就自在吧。人這一生何其短暫,苦苦掙扎又何必呢。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句話是在微博上看到的,多么準確。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你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痛苦,它們在暗夜里折磨你,讓你看不到遠方。但是啊,我們是行人啊,一步一步,總會走向我們想要的未來。也許路途艱辛,也許時有荊棘,也許充滿鮮花的世界遙不可及,但每走一步,好似都是一個里程。
我們卑微、我們努力、我們歡笑,我們也哭泣,但人生,不就是永不停歇的行走嗎?要去往何方,要走到何處去,那都是,都是我們自己掌握著的人生。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這句詩曾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有種磅礴的悲壯。
也愿每一個你,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自在獨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