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實習工作

很多大學生都知道實習的重要性,很早就開始未雨綢繆。但要從何著手,卻是一頭霧水。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實習工作呢?讓我們從頭說起。

|壹|實習重要嗎?

實習的重要性體現在3個方面:

1、實實在在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及人文,重點檢驗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及能力與職場實際需求之間有無差距,有多大差距。

2、實習為將來畢業找工作打基礎。有些實習生畢業后直接去了前實習單位,比起其他人來,少了一份奔波的壓力。

3、“找”實習崗位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非常有效的預演,真實體驗畢業求職的過程和艱辛。

|貳|何時開始實習最合適?

答案很簡單:越早越好。

大部分同學在大學的最后一年開始正式實習,一般學校也都安排學生在這個階段實習并計入學分。

而我的建議是:當機會來臨時,越早開始越好。即便是大一的學生,也未必不可以。

為什么呢?

想必大家對中國的教育體制深有體會,相對封閉、與世界隔離仍是今天教育的主流,“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門只讀圣賢書”是現實的狀況。所以,很多同學進入大學,按照一般的看法應該“成人”了,可事實上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充滿迷茫。我把這叫做“成人前迷失癥”。

治療“成人前迷失癥”的方法就是——勇敢地走向成人世界。

你沒有必要等到自己完全做好準備,說實話,面對成人世界的萬千變化,你也沒有辦法做準備。


|叁|選擇什么樣的實習職位?

有同學問:“我在學校旁邊的奶茶店里當服務生可不可以?算不算實習?”

不得不說清楚,“實習”和“打零工”是兩回事。這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目的性與使命感不同。

“實習”有非常強烈的目的性:結合自己所學和興趣,指向將來的擇業或者人生方向,帶有一定的使命感;而“打零工”,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至少沒有多少方向和使命感。

不可否認,“打零工”也是社會實踐的方式之一,如果在選擇“打零工”的時候加入一點目的性和使命感,也是妥妥的。

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實習工作呢?建議遵循三個原則:

1、選擇順序:首選專業→其次特長→再次興趣愛好。

首選跟所學專業相關的。那么問題來了,很多同學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這種現象很常見,我經常聽到同學說“我的大學專業是調劑的”、“是父母幫我選的”),怎么辦?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你已經大三或者大四了,沒有成功改換專業、也沒有考研(轉變專業方向)的想法,建議你除非迫不得已,盡量找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實習機會。為什么呢?因為這個階段的實習跟你將來擇業緊密相關,除非特殊情況(比如管培生項目),公司(尤其大公司)很少會招專業不對口的學生,你必須把實習和工作機會緊密聯系起來。

如果你還在大一或者大二,那么選擇的范圍可以寬泛一些,比如說根據自己的特長或者興趣愛好。這樣做的目的是給自己更多機會去檢驗自己的內心(尤其不喜歡自己專業的同學),而且,你還有時間去調整方向或者彌補不足。

2、盡量選擇大公司或者知名企業。

這個原則其實不用強調,誰都明白,只是大公司比較難進而已。對于這一點,大家可以在本文第四節“通過什么途徑尋找實習機會”中得到一些啟示。

需要解釋一點:當出現“進入大公司實習”與“實習崗與專業不對口”兩難決擇時,建議選擇前者。原因是,除了一些培訓系統非常發達的跨國公司,很少會直接讓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實習生直接參與項目或者業務,提供給實習生們的更多是行政崗,或者給業務人員打下手。但在大公司,除了業務外,你還可以學到其他東西,這一點我們將在“實習過程中學什么”中解答。

3、以上兩點都不能實現的情況下的原則:別讓自己閑著!

做點有益的事情:有挑戰性的實驗、競技比賽、公益活動、寫文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這些記錄下來,形成個人總結,也會為你未來加分。


|肆|通過什么途徑尋找實習機會?

很多同學通過家里人或者親戚介紹的方式來尋找實習機會,這種方法使用普遍而且安全性高,是可以的。

第二種方式是學校組織。有的大學會與一些企業達成學生實習協議,定期批量組織學生前往實習。有學校做保障,安全性和規范性相對較高,部分也能實現專業對口。

第三種是學生自己尋找實習機會。這種方式比較難,而且存在一定風險,我們可以采取下面一些手段加以防范:

1、選擇合法的招聘途徑。

推薦三種途徑方案:

國內知名大型招聘網站,如51job、智聯招聘、中國英才網,或者自己家鄉所在地的大型本地人才在線;

大公司或知名企業的公司網站。有的企業沒有把實習生崗位投放在招聘網站上,而是在自己公司官網上發布,比如“實習生招聘”或者“校招”等,這是比較真實和可靠的;

由政府主辦的大型招聘會。

2、調查給你提供實習機會的公司。

上百度搜索公司相關資料,看看有沒有負面評價或者不良記錄;

瀏覽公司官網,了解公司的運營歷史、主營業務、組織架構、負責人等等;

對于沒有把握的公司,可以上當地工商局網站查詢是否正規注冊;

更保險一點,自己或者委托家人到這家公司的辦公地點去實地勘察一下。


|伍|實習前做哪些準備?

建議你把實習當成正式工作一樣做足準備:

1、吃住

某些大公司有規范的實習生計劃,會一條龍解決實習生的吃住問題。

有的實習生選擇家鄉所在城市,住在家里,不存在生活問題。

在這里順便提一句,有的同學問“在家實習好”還是“去別的城市”實習好。其實,不是按這個原則來分的,原則是這個實習的機會本身好不好。當然,我提倡“安全第一”:如果家就在大城市,首選在家鄉實習;如果不在,首選有親戚的大城市;如果都不行,又舍不得放棄,首選大公司云集的一線大城市或城市群,如北京、以上海為代表長三角地區、以廣州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等。

2、生活用品

能夠滿足實習期間基本需求的生活用品即可,另備一套攜帶方便、不用托運的便利裝。

3、服裝

以基本款職業裝為主,準備至少2-3套。

4、工作設備

筆記本電腦。有些公司不給實習生提供專用電腦,或者只提供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攜帶方便,可以上班用,也可以下班后看電視用。

手機。可以上網的智能手機,提前將一些可用于辦公的軟件下載到手機中備用。

筆記本和筆。一般公司都會提供,但如果沒有,你需要自備,隨時記錄工作任務或者學習心得。

可移動磁盤:可以用來備份電腦文件,你會發現非常有用。

書籍:幫助你扛過實習中可能遇到的心理低潮期。

5、其他:

將自己的公司全稱、地址、人力資源部或辦公室電話留給父母。

保持通訊暢通,養成定期跟家里人聯系的規律。


|陸|實習過程中學習什么?

在實習中學不到什么是很多同學的體會。“就像打雜”,很多人這么說。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方面去看:

1、每一個企業都有固定的組織架構和崗位編制,一般不可能有長期開放的功能性崗位。

2、企業的每一個崗位,哪怕是看上去毫不起眼的,都需要一段培育經驗的時間,而實習生一張白紙,與企業也不一定會形成最終的雇傭關系,因此大部分企業不會下太大成本去培訓實習生,實習工作很多是臨時性或輔助性的。

那么真地就學不到什么了嗎?

不是!實習生有很多東西可以學,但要自主學習:

1、觀察企業如何運作?分幾個部門?部門職能之間是如何相互聯系、相互牽制的?

2、觀察和體驗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越規范的企業,企業文化氛圍越濃,越有凝聚力;管理混亂的企業,要么企業文化假大空,要么沒有文化。學會辨別一個企業的文化品質,看看與自己的價值觀是否統一,對于將來擇業會很有幫助。

3、觀察和體驗企業的管理系統和工具。規范的企業都會有一套中樞管理系統,如ERP、SAP、OA(辦公自動化系統)等等,了解、學習和操作這些系統。

4、觀察和體驗辦公環境。一個企業的辦公環境好比一個人的外衣,臟亂差的人自我管理也好不哪兒去。觀察辦公環境的整潔、利落、有序是如何實現的,別小看這些細節,它們體現了一個公司做事的態度和效率。

5、了解公司所在行業的相關知識。在你無事可做的時段里,去了解這家公司和它所在的行業: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如何?主要產品是什么?公司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如何?主要的客戶群是哪些?主要的競爭對手是誰?競爭對手在做些什么?……即使實習結束后你不為這家企業工作,這樣的思維方式依然會讓你受益匪淺。

6、學習基本的辦公技巧:文案、項目報告等;學會應用辦公自動化軟件:WORD、EXCEL、PPT……


|柒|實習結束就算完了嗎?

非也,你還要:

1、總結實習心得。我說的可不是上交學校、滿是溢美之詞的實習報告,而是一份真誠、質樸的個人總結和感受。

2、感謝主管:給你實習期間的主管、師傅寫一封感謝郵件或者發一個感謝短信,不管你在實習中遇到多少委屈,別人沒有培養你的義務,所以要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們的付出。

3、你可能對實習的領域或者對自己產生了很多新想法,把它們都記錄下來,對照自己原先的設想,制訂調整或修正方案,再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逐一去落實、完成。

相信經過這樣的過程,你不僅能夠找到一份理想的實習工作,而且還會從你的實習中獲得真正有益的職場體驗。

P.S.: 實習期,工資重不重要?——答案只有三個字:不-重-要

聲明:傅氏學堂出品,轉載請簡信聯系獲得授權,請勿私自轉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