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鄉民謠》看得并不輕松,我用了兩天時間,在上下班的地鐵上才看完。這部本來故事性就不夠強的電影,被拆分之后,顯得更凌亂了。看過之后細細回憶,似乎有很多想說的,但最終能總結的,也只有那幾段超級好聽的音樂了。再聯想到自己,似乎像電影的男主一樣,為了夢想來回奔波。但是我的生活沒有音樂,只有地鐵有節奏的轟鳴聲。
我曾經看過《begin again》、《once》這樣同類型的作品,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重音樂、輕劇情。在嘈雜的地鐵上,這部電影的故事雖然不能讓人沉浸其中,音樂卻能帶來短暫的歡樂。不得不說,如果你英語聽力好一些的話,這會是一部“閉著眼都能看”的電影。
男主Llewyn Davis似乎不像我們認識的美國人那樣,過著瀟灑的生活;甚至不像民謠音樂那樣隨意、散漫。若在中國,Davis最好的歸宿恐怕就是在麗江、鳳凰當一個流浪歌手了。如果他來到北上廣深,就得是在北上廣深,或許會在地鐵里,與乘警斗智斗勇,賣唱乞討。再反過來想,我們經常能在國內電視節目上,看到某個成名的歌手講述自己曾經的心酸,配合著《藝術人生》式的催淚音樂,觀眾與歌手憶苦思甜,流下幾滴旁觀者的眼淚。
相比之下,我們對Llewyn Davis的態度似乎更冷漠,我們聽著他的音樂,看著他連續被三只貓耍、在旅行途中厚著臉皮睡在朋友家的沙發、四處兜售自己的唱片,還要嘲笑他是個loser。其實我想說,正是這些經歷,讓他有了創作的靈感。電影的節奏,就像電影里的音樂一樣。因此當我看到他唱《The Death Of Queen Jane》時,真的有種憂傷到哭的感覺。音樂是生活的提煉,而當我看到這些音樂背后的故事時,才有一種參與其中才能感受到的憂傷。
說到音樂,片中有幾段歌曲確實讓人百看不厭。《500 miles》被賈老板的聲音和Jenny沉醉的表情,在高斯模糊的柔光中,讓我也跟著沉醉其中,音樂的力量,在于不制造痛苦,而讓你感動到流淚。那一刻,我或許明白了《醉鄉民謠》的含義。另外,《Please Mr. Kennedy》非常好玩,三位歌手的剪輯加上歌曲的調調,又有一種莫名的喜感。總之,電影當中的原聲都值得下載下來反復聽。
這部《醉鄉民謠》是我復習科恩兄弟作品時看的,但這部電影與科恩兄弟的風格差了好多,精于劇本打磨的兄弟,這次玩起了音樂,雖然不能算作經典,但作為音樂電影,已經是中規中矩的作品了。
地鐵到站,已經到了公司;電影的場景又回到了開篇時那個酒館,男主的命運,在科恩兄弟的作品里又走回原點,似乎一切都沒發生過,但是音樂已經銘刻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