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寫作訓練營作業6:文章拆解

秋葉大叔公眾號都看過很多,對三月老師的這篇復盤新鮮出爐的時候已經品嘗,多么地淋漓盡致。好的文章就該這么寫,好的課程就該這么做。——猶豫了1分鐘!我決定還是拆解下自己的一篇文章,就當一次自我復盤,完成比完美重要。

這篇文章是10月下旬我和LG在三亞度假的時候,我每天5點起床寫,連續寫了4天才完成。我估計有人說我有病,花錢住這么貴的酒店,還不好好睡哇?為什么寫了這么久,因為我寫了三個版本文字稿,他們會有70%相同,30%的不同。

第一篇是給即將誕生的一篇合著書寫文字稿《視覺腦開發助力企業永葆生機》

第二篇是給A千聊平臺的分享口水稿,文章可以干點,講課得加很多潤滑劑!

第三篇是給B千聊平臺的分享口水稿,結合B平臺的屬性,B平臺的聽眾水平較高,內容修改了一些,加了很多干貨!

搞得有點小確幸,一文三用!正好結合今天的作業,我想扒扒這篇符合秋葉老師說的“一鴨三吃”的框架式寫作文章!(結構見圖)

一、復利邏輯構思

10月底,寫稿件和千聊講課幾件事情同時而來,而且千聊課程主題還是不同的,我就想怎么找出一些相同屬性,還可以結合點自己的課程去做?最后,浮現在我腦海里的還是我國家認證版權課程《打開視覺腦,激發管理創新》。

其實,現在想想我就是有點復利思維的邏輯,讓寫出來的東西可以在更多地方復制粘貼。

二、文章結構拆解

現在用書稿的內容進行拆解下,書稿面對的就是大眾。那么文字不能太專業,要簡單易懂;內容要干濕合適,一個老師高明的地方,就是把復雜的東東講得簡單易懂,還要讓人愿意去聽。

我的文章關鍵詞是:視覺腦、創新、思維,最重要是得把這幾個概念講清楚。

導入:原來你也可以有”最強大腦”

——用《最強大腦》這個廣泛熟知的內容拉進主題,拋出問題:人的大腦到底有多強?結論是:超強記憶力、觀察力、分析判斷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經過后天大量刻意練習而獲得的。普通人通過訓練也可以有最強大腦,引起對大腦的好奇和對內探索。

1、認識視覺腦——創新力的根源

(1)三腦原理: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保羅·麥克里恩在1970年提出三位一體的大腦,人腦有三種物理腦系統,它們分別是:網狀腦系統、情緒腦系統、大腦皮層系統。

——專家說的,不是我編的。視覺腦和我們熟悉的左右腦有什么關聯呢?視覺腦又是怎么與創新又是如何關聯的呢?概念性的內容要講清楚。用蜥蜴、猴子和孩子這樣做些隱喻記憶,三個部分都通過案例講解方式,便于理解。

——對每個模塊進行拆解,因為涉及到出書,擔心網上用途牽涉到版權,我特意找朋友繪制了手繪版本。(見下圖)

(2)打開視覺腦的四個建議:使用顏色,好奇心、想象力,科學用腦。

總所周知,我們的大腦透過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接收到外在的事件,大腦會自動的對這些所接收的數據、事件進行處理。

——如果單單講理論,估計要把各位聽著了。人們只對自己相關的內容感興趣,怎么可以做到更好地請直接告訴我?直接地給出四個建議每個設計一個簡單的案例、互動和工具介紹,會引發聽眾興趣。

2、企業永葆生機的武器——自主創新

(1)VUCA時代企業需要創新

VUCA時代,指的是變幻莫測的時代。企業和組織的創新就像人所需的新鮮細胞和血液一樣重要。如何自然引出:什么是創新呢?回答:“創新”顧名思義就是產生新的想法,創造新的東西。創新一詞起源于拉丁文,它的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手機軟件升級);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移動電源);第三,改變(產品配方,形狀的改變)。對定義做解讀非常重要。

(2)企業開展自主創新的三個方向

從企業最小單元開展創新、從現有資源上開展創新、從全局觀整合上開展創新——創新不僅僅是個人用腦子,最終還是要在企業、在工作崗位上去解決一些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把自己與部門、企業關聯起來。

3、心動不如行動——訓練創新思維

(1)創新思維是創新的根本

創新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更關鍵,同時也最難把握。就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大腦需要我們激發它的創造力。創新思維本身是思維模式的創新,企業的創新就如逆水行舟,你不努力地進行創新就必然會后退。

——使用了正反兩個案例(諾基亞VS蘋果公司)去解讀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選擇的案例盡量總所周知,會更有感覺;通過正反案例,有鮮明對比,會形成很好的沖擊力。

(2)DISC不同特性人的創新思維方式

集中思維——D型特質;發散思維——I型特質;模仿思維——S型特質;逆向思維——C型特質。

——這部分也是干貨,如果講概念,估計有要睡著了。我設計的結構是:先解讀每種思維,在對每個對應的特質進行結合講解,接著用一個案例進行說明,最后做一個總結。

——這部分會存在一些爭議,為什么你說的四種思維就和DISC一一對應呢?確實,這是個有些牽強,這個對應是我給特意安插的。就像一百人的心中都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如果可以做得更好的話,我在這部分應該可以在案例選擇和

(3)用DISC解決“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問題

中國人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則故事可以形象地形容企業現狀,本來人多應該力量大,但是實際上是人多了反而績效不高。設計這個部分,就是結合上述四個思維進行的應用,用一個總所周知的案例進行剖析和分解。

那么,怎么讓“三個和尚也有水喝”呢?有四個寺廟都出現相同的問題,各處寺廟的住持和尚都有自己的做法。在這部分我結合企業的管理創新的部分,做了對應的講解。

最后,建議企業管理者通過不斷設立“跳一跳就可以夠得著”的目標,為員工提供一個貢獻才智的平臺,讓員工感到舒適、被信任和安全的空間內,讓他們的視覺腦發揮創造力,有效地激勵員工自主創新工作,讓企業永葆生機。

稿件在11月1日已經提交,如果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會找群力大神幫我修改下稿件。所以,參加BM訓練營真的越融入、越收獲。感恩,遇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