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思維:開啟你的元認知

我姐是個醫生。有一次我們聊天的時候她說,在學習解剖的時候,每天要對著尸體開刀,記憶器官之間的位置與聯系,了解各個器官的功能。

習慣了之后在她的眼里,迎面走來的都感覺像是一堆組合起來的肉塊。

無獨有偶,我的上司是我們公司的王牌銷售。

有一次我跟他請教銷售技巧的時候,上司就跟我說,其實都是各種各樣的模型。

在他的眼里,每一個客戶在他的腦海里映射出來的不是這個人的各種信息,而是各種各樣的模型。

通過溝通獲取足夠的信息,通過信息確定使用哪一種模型。

所以,不管和什么樣的人溝通,他都能夠匹配得上。

拿訂單的成功率就高了。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才發現不管是我姐,還是我的上司,都在講同一件事。

結構化思維。


關于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就是用一個相對完整的結構去看待事物。

我姐學解剖的時候,所做的是把整塊的結構破拆成各個較小的模塊。

而我的上司正好相反,他是把碎片化的信息構建成一個個模型。

但在她們兩人的眼里,事物所呈現出來的都是結構化的。

兩者其實就是結構化思維的順逆運用。

而要使用這個思維方式,就必須先掌握了結構,即套路。

否者不管是拆分,還是構建,都是做不到的。

如果我姐沒有事先學過人體器官構成,那么她開刀后剩下的就只會事肉渣。

同樣的,我的上司沒有掌握模型的話,給他再多的信息也是白搭。

所以,學習一項技能就一定要學會掌握套路。

我在《007不寫就出局》社群里當了一個月的組長。

這一個月里,每個星期我都要給十幾篇文章認真地寫評論。

我就琢磨著刻意重復地練習一件事,對文章進行拆解。

要對文章進行破拆,就必須先掌握套路。

寫觀點性文章有一個常用結構。

1,故事或案例最好是正在發生的熱點事件,引出客戶的關注話題。

2,從話題延伸出你想講的觀點。

3,用實例或者其他論點論證你的觀點。

4,總結,金句結尾

那么看文章的時候就用這個結構去套。

那么一篇文章反應出來的信息就大不一樣了。

不再是一字一句的了。

中國最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師之一,古典老師在得到專欄《超級個體》里說過,他看書的速度很快,在他的眼里文字是凹凸不平的。

這句話當初我沒能理解,為什么文字會是凹凸不平的?

明白了之后就發現,其實就是結構化閱讀的高水平體現。

關于結構化閱讀,北大博士核聚有分享過一篇文章《如何用半小時讀完一本書》,里頭有非常生動的解讀。

大概步驟就是:

1,先想清楚,這本書想要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2,然后去找作者想要闡述什么觀點(問題的答案)。

3,找到支撐這個觀點的論據

4,作為讀者,你怎么看?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把知識縫合到你的認知系統當中。

掌握了這個閱讀方法,關于這個這4個步驟的內容在你的眼中所呈現出來的就是高海拔的。(親測有效)

有趣的是,同樣在得到平臺上主事專欄的比特幣首富李笑來老師在《同往財富自由之路》這個專欄里反復強調要“只字不差地閱讀”。

這兩個可是截然相反的讀書方法,但又都是他們已經驗證過的閱讀方法。

你是不是也感覺很別扭,為什么兩個截然相反的觀點聽起來都是對的?

李笑來老師就是因為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才觸發了他開啟了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元認知。

那么就用這個問題驗證一下,你是真的開啟了,還是只是貌似開啟了元認知能力吧?

“結構化閱讀”和“只字不差地閱讀”是什么關系?

插播!

如果看到這里,你無法解答這個問題的話,我想你需要反思一下了。

因為你很可能沒有開啟元認知能力。

也沒有掌握只字不差地閱讀。

李笑來老師在解釋《萬能鑰匙》這個概念的時候說過一個實例。

英語聽不懂的問題根源在于說。

本質上說的其實還是關于掌握套路。

因為聽與說是正反互補關系,不管想掌握那一種都需要學會套路。

而我在寫這段話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利用“只字不差地閱讀”。


”結構化閱讀“和“只字不差地閱讀”的關系


或許你已經發現了。

古典老師的閱讀方式其實就是把文章進行破拆,大結構拆成一個個小結構。(就像我姐的解剖那樣。)

而李笑來老師說的“只字不差地閱讀”就是反過來,把碎片化的信息鏈接構建成一個個模型。(就像我的上司所教授的銷售技巧那樣。)

說白了就是結構化思維的順逆運用。

只字不差地閱讀,就是讓你一個字一個字地去閱讀。

但是這個閱讀方法的意義在于連接信息,構建成模塊。

我在練習這個閱讀方法的時候就把文章老老實實地敲了一遍。

過程中就會發現,這一段是可以和已經學過的那個內容鏈接起來。

所以這個閱讀方法的最好方式就是輸出。

輸出倒逼的不僅僅事輸入,還有你的認知結構化。

這才是李笑來老師一直反復推薦“只字不差地閱讀”的根本原因。


寫給你的話


本來,我只是想寫我這個月當組長的心得。

寫著寫著就發現腦子里蹦出來的內容越來越多。

一整理,就成了這個樣子。

我在007活動《見證你的成長》里說過一句話。

你可知道“你知道”?

不,你永遠不知道“你不知道”!

除非你寫下來。

如果我不是要去寫我的組長心得,我就不知道。

原來“結構化閱讀”和“只字不差地閱讀”是一碼事。

原來元認知是這么一回事。

我希望你,能學會用一個相對完整的結構去看待事物


我的請求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請讓我知道。我需要反饋,可以是打賞,轉發,評論,或者點贊。

我是凡語,一個有想法的踐行者。希望我的自轉能夠帶你一起轉動起來。

簡書:凡語_自轉

2017.08.05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