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閱讀、寫作和構建“知識體系”的16條建議

作為一個長期堅持閱讀和寫作的人,我想給你分享一些小建議,供你參考。

關于閱讀的7條建議

1.現在出書的門檻很低,市面上的書良莠不齊,閱讀之前、一定要多花點心思去選書;

2.不要為了湊單而買,很多所謂“滿100減50”的書,其實平時也賣的不貴,想閱讀就去買;

3.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買書,可以參考豆瓣讀書的分數,不要被商家過度的包裝誘惑;我也曾因為沖動、買過很多書,但大部分都被壓箱底了;

4.閱讀的時候,可以快、也可以慢,隨你自己掌握。有的閱讀方法可以教你一天讀一本書,你可以嘗試,但建議不要沉溺,因為好書是值得反復閱讀的,而不好的書,最好一開始就不要讀;


5.對一些新書拿不準,可以先通過一些平臺“聽書”,用半小時時間聽取一本書的精華解讀,覺得不錯,再去購買;聽書固然省時,但不要把它當做是“閱讀”;

6.閱讀一本好書,記得做讀書筆記。沒什么技巧,你覺得很有感觸的地方,隨手記錄下來就OK,讀完之后再花點時間去整理。以后你再翻看自己的讀書筆記,也是一種學習。

7.不要把“讀完一本書”當做是閱讀的目標。因為書上的知識,始終是作者的,即使你整本書都背下來,它們也不是你的。只有“實踐”才能轉化知識。當你真正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你也不必擔心,讀完之后就忘記書本的內容。


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順便說說我的想法吧!

關于構建知識體系的6條建議

1.我們通過碎片時間獲取的知識,不管是閱讀、還是溝通、或者是上課聽來的,都是碎片化的方式儲存在腦海里,過段時間不用,就會忘記。

2.“知識體系”并不神秘,簡單來說,它只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將我們腦海里的知識,連點成線、組成一種網狀結構。

3.知識太多、人生太短,我們沒必要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找到你要學習的方向,通過主題閱讀、做讀書筆記的方式,不斷深挖,建立起你對這個方向的“認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4.學習、分享、實踐,然后糾錯、總結,然后再不斷擴充你的知識,久而久之,你會對這個領域有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認識。

5.在學習階段,你可以嘗試用有道云筆記、或者印象筆記,來保存你的碎片知識;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后,你再把這些碎片知識、拿出來思考、加入自己的經驗(書本上的知識有限,我們必須不斷加入新的東西),然后再實踐、再糾錯……最后,當你比身邊大多數都做得更好的時候,嘗試去分享它。

6.在分享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思路越來越清晰、思考越來越深刻,這時候,你的“知識體系”就開始有雛形了。


如何分享呢?寫作是一種很好的手段,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自己的碎片知識。

寫作的技巧很多,我以前也分享過不少,感興趣可以去公眾號“5分鐘讀書”看看。

接下來說說寫作方面的建議。


關于寫作的3條建議

1.寫作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愛好(或者技能),如果在起步階段,你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那就很難堅持下去,很難熬過漫長的孤獨;而如果你把寫作當成是一種表達手段、一個說話的“渠道”,那么你會更加有動力。


2.有了動力,你還需要刻意練習。寫作的方法,很快就能學會;但把這些方法變成自己的、并且運用自如,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常見的鍛煉方式,就是堅持寫作、每天定時定量的寫。

我曾經加入過很多寫作訓練營,但最有效果的那個訓練營,并沒有教我們太多寫作技巧,只是叫我們做練習,每天寫800字的高考作文,堅持100天。


3.沒有寫作素材怎么辦?我相信一位大咖的話:以輸出倒逼輸入。你持續地寫文章,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自己很難再找到可以寫的素材了。

這時候,你就會有更多的動力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你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成為你的寫作素材,你會更加善于觀察、會比平時更留意那些細節上的東西。


碎碎念

閱讀和寫作,其實都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雖然其中也有很多“套路”,但如果你想從閱讀中獲得快樂、也希望別人真心喜歡你的文字,那么,我認為,“真誠”是唯一的標準。


真誠地閱讀,找你喜歡的書來讀,而不是因為焦慮、去讀一些“如何月入百萬”的文章和書;

真誠地寫作,用文字表達你內心的真實想法,不諂媚、不煽動情緒,你才能發現寫作的真正樂趣。


有了樂趣,才有堅持的動力。

有了堅持的動力,還有什么做不好的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