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做催化劑,而不是滅火劑

今天輔導了兩個一對一的學生,由于我自身狀態調整得不一樣,導致輔導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樣。

今天早上輔導一個高三的學生,這個學生的基礎有點差,而這次月考分數又特別低。所以今天輔導的時候,我與學生的情緒都比較急躁,輔導過程中我對他有一些抱怨與消極的評價。而他總是在問一些無關緊要的鉆牛角尖的問題,最后我對他發火了。事后我也在反省,并且在第一時間找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溝通。但是畢竟我的不良情緒已經給這次輔導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今天下午,又輔導另一個高一的學生。這個學生基礎比較好,輔導過程中,也只需要在關鍵點上點撥一下,所以輔導過程也比較愉快。在整個輔導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是激勵與贊美。學生在我的激勵與贊美中,表現也越來越好。我對他說他的思維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很強,他完全可以做到全年級的物理第一名。然后我就跟他說,現在只需要做到三方面的工作,就可以成為全年級的最好。第一,是要擁有考年級第一的霸氣。第二,是要加強運算的速度與能力。第三,要學會自己整理每天學過的知識與方法,強化記憶一些有用的結論與模型。

我感覺在我的激勵下,這個學生就是以年級第一的要求來要求自己的,我絕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真的可能成為年級的第一名。

這個效應,在教育學上叫做羅森塔爾效應,也叫做期待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很多時候會極大地改變一個學生的發展軌跡。

教育一定要去會做催化劑,去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激情,培植學生的信心。教育,一定不能做滅火劑,不能老盯著學生的問題與缺陷去打擊學生。否則學生剛有一點積極性,就被老師,無情的打壓下去。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