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的味道:可口可樂

不喝咖啡,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很多朋友說喝碳酸飲料有害健康,喝咖啡也不好還不能喝Americano(美式),洋洋灑灑的忽然想梳理下為什么我這一枚85后鐘情于可口可樂,以及美式咖啡。美式很好懂,作為可以自由選擇不加牛奶不加糖的咖啡,食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嘛。

很多童年食物都沒有了,好像飲料里面沒有變化的就是可口可樂和雪碧(一家公司的產品),在印象里百事就是贗品就是copy沒有原創精神(不喜歡),七喜就是山寨,更高糖。第一次在麥當勞像過節,還是到北京旅游的一年夏天才吃過的,后來最喜歡的是肯德基的圓筒冰淇淋,麥當勞的薯條,賽百味的黃芥末醬。小學好朋友阿源說,“可樂是我的生命”,然后我們在一起一直喝到初中畢業。

當年最便宜的應該是地域性的汽水和啤酒,哈爾濱常見的是一種叫“大白梨”的汽水,好像幼兒園年紀開始,碳酸飲料的清爽就根植于心變成行為習慣,沒有泡泡總覺得少點兒什么,就好像吃飯沒喝飲料總覺得少點兒什么。

大學時候期末考試前,清華東門的麥當勞總是爆滿,24小時營業,都是臨陣磨槍的學生們,熬夜一晚然后趁著記憶還在,清晨進考場趕快寫完試卷,然后一學期的功課又蒸發到九霄云外去了:備考記憶力保質期只有一上午。

剛畢業那會兒喜歡星巴克,還給會員們郵寄刻著名字的金燦燦的會員卡,概括那會兒心情,估計喝的是“文化”,比如他們CEO的自傳,比如寫咖啡工藝和理念的《將心注入》,還有圍繞著咖啡大中小杯的經濟學問題:買哪種更劃算?但是隨著星巴克店從沙發換成木椅子坐著越來越不舒服,我就開始去英國的Costa了。

之前出差洛杉磯時候,去南加州(USC)大學海洋工程系,后來在校門外星巴克店邊等著同事,邊喝咖啡;美國的咖啡對比中國的咖啡不僅價格更便宜,味道也更濃郁,就如紐約時代廣場的麥當勞店里一樣價格的吉士漢堡,奶酪比中國加的更多(超喜歡cheese)。

垃圾食品還是有害健康啦,據說,吸煙傷肺,喝酒傷肝,不吸煙不喝酒傷心。

吃也是一項娛樂呢;anyway垃圾食品和咖啡壞處,自行百度,隨著年紀增加,也應該考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食得苦中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