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環游記》‖愛,不會遺忘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不是無意中看到了影評,根本不會去關注這部影片。對,就是近期熱映的《尋夢環游記》。跟許多人一樣,在影片的最后,我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電影的主角是米格。他出生在鞋匠家庭,卻癡迷音樂,崇拜歌神,為追求夢想,不惜與家人反目。他無比相信歌神所說的一切,認為實現夢想,就得抓住一切機會。即將到來的亡靈節,當然就是最好的時機。

然而,他的計劃被家人發現了,用心制作的吉他也被怒火中燒的奶奶摔壞了。沒有了吉他,就沒辦法參加亡靈節的演出,米格想到借用歌神的吉他。也就在那時,米格發現自己竟然穿越到了亡靈的世界。

接下來,又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米格和那些家人之間的悲歡離合,和真假曾曾祖父之間的恩怨,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或捧腹大笑,或沉思靜默,或萬分緊張,3D帶給人們的絕不僅僅是畫面的震撼,更有情感的交流。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座萬壽菊花瓣鋪成的橘色橋梁,連接著亡靈世界和人間,指引著逝者回家的路。

一張供奉在靈臺上的家人照片,是最好的通關證件,寫滿了生者無限的思念。

如果亡靈世界是這般絢爛,充滿激情,有音樂有愛,似乎不那么讓人害怕了。它好像另一個人間,人間有的它都有,親人們仍然在一起,歌神仍然有很多粉絲,貧賤者仍一如既往,富貴者被前呼后擁……

所以,即使已經死了,曾曾奶奶也不肯原諒曾曾爺爺。如果不是他當年一去不回,不是他追逐音樂夢想,曾曾奶奶又怎會滿腹怨恨地立下家規,不允許后代觸碰音樂呢?

做個鞋匠也不錯呢,偏偏米格隔代遺傳到曾曾爺爺音樂的天賦,明知家人反對,還偷偷摸摸地喜愛著。夢想誠可貴,家人價更高,這是米格在此番環游中最大的感受,他所經歷的一切讓他的心靈得到了成長。

過程是曲折的,結局是圓滿的。米格最終贏得了家人,也收獲了夢想。當他來到Coco太奶奶面前,用曾曾爺爺的那把吉他彈唱那首Remember? me時,太奶奶的眼睛里突然閃現出光亮,隨著音樂哼唱起來。滿臉皺紋,老態龍鐘的她,是否又想起了美好的童年,又想起了有爸爸的歌聲陪伴的日子?

一首《請記住我》,專門為你而寫。穿過歲月風塵,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我渴望與你再見。

一首《請記住我》,專門為我而寫。從孩童到耄耋,幾十載春秋,多少聲呼喚,我等待與你再見。

圖片發自簡書App

靈臺上那張殘缺的照片,如今終于可以復原。家人對于曾曾爺爺的誤會解除,他也實現了自己回歸親人身邊的夢想。

原來,Coco太奶奶和曾曾爺爺才是影片的主人公,小男孩米格不過是一個線索,串聯起兩個世界,連接著幾代家人。

親情最能打動人,夢想最能激勵人,然而,這部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還是對于“死亡”的判定。眼睛閉上不再睜開,那還不算是真正的死亡。到了亡靈世界里,帶著親人的愛和記憶,繼續“活著”。一旦人世間不再有人想念他,對于他的記憶漸遠漸模糊,那他就會迎來真正的死亡,也就是終極死亡。之后他去了哪里,誰也不知道,沒有就是沒有了,消失是真正的消失了。


若干年前,讀到《伯虎絕筆》——“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防?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想他還真夠灑脫。如今再讀,便十分懷疑他是裝出來的灑脫,死已成定局,無論怎么想都無法改變,索性唱點高調吧。

不過,“漂流在異鄉”倒是個不錯的說法,安慰了自己,也寬慰了別人。

遺忘,是一個人最初的衰老,也是一個人最終的死亡。

銘記,是一個人最深的愛戀,也是一個人最痛的幸福。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年,詩人的眼淚,為亡妻而流。

“我寫的,都是我的故事,我的經驗、體會與感受……”那日,教師的眼淚,為前輩而流。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今天,讀者的眼淚,為詩人而流。

他們的名字世人永不會遺忘,他們將在文字里獲得永生。

(文字原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