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認知,我推薦這5本書

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上的進步,起決定作用的往往不在于ta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ta的認知。

認知決定了ta該講什么,不該講什么;認知也決定了ta該怎么行動,不做什么行動。

因此,認知升級的過程,就是一個人蛻變和成長的過程。

那么,除了苦逼的“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和被動敲打中被迫而緩慢地提升認知,還有什么方法能迅速和高效地升級認知呢?

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

以下5本書,正如5位絕世高人,向你指明升級認知的道路。

1《窮查理寶典》

更多人知道沃倫·巴菲特,但僅有為數不多的人知悉查理·芒格。然而,恰恰由于巴菲特與芒格的教學相長,兩人才會成就彼此。

書中最為膾炙人口的金句莫過于: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就是讓你自己配得起它。

芒格還自創了一種“Lollapalooza效應”,簡單說起來,就是當幾種力量方向相同時,它們能創造出遠大于幾種力量之和的能量。比如,商會這種形式之所以會出現,正是因為資源整合在一起后往往能擦出更大的火花。

合上芒格的這本寶典,本書充滿了關于德行、財富、智慧的總結,當這些認知加持于胸,我們便會在慌亂中多一些淡定,在不平中多一份從容。

2《稀缺》

稀缺是一種惡性循環:資源稀缺,引發稀缺心態,形成不良后果,從而加劇稀缺,進一步促發稀缺心態,引發更多不良后果……

“稀缺”從下面三個方面影響我們:

1、稀缺導致認知障礙:缺什么就更關注什么,這種心態迫使我們圍繞稀缺打轉,更沒精力投入到擺脫稀缺的行動上。

2、稀缺使思維帶寬變窄:變窄的思維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和前瞻,喪失清晰思考的能力。

3、稀缺減弱執行控制能力:稀缺讓人只能疲于去應對更緊急更重要的事情,進入見招拆招的模式,從而只能局部和暫時地解決眼前問題。

那么,我們該如何逃離“稀缺”呢?

1、流出余量,建立緩沖池。

2、建立預警機制,提醒自己將進入稀缺陷阱。

3、管理注意力,節省帶寬,而非加大工作時長。

當我們認識了稀缺,知道它是一種人類思維極易掉入的一種思維陷阱時,我們才會騰挪自己的注意力去特別關照它。畢竟,雨天帶把傘就可以了嘛。

3《黑天鵝》

本書的作者塔勒布什紐約大學風險管理教授,他不僅預測了911恐怖襲擊,更在此之前布局認沽權證,做空美國股市,從而獲得巨利,一舉成名。無獨有偶,塔勒布教授在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再次重倉做空,成為人生贏家。

那么,黑天鵝到底意味著什么?和我們又有什么關系?

眾所周知,黑天鵝首次被發現是在澳大利亞,而在此之前所有歐洲人都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這意味著我們通過歸納得來的知識具有極強的脆弱性和局限性。而本書的目的,即在于通過黑天鵝的案例提醒世人要對未知保持敬畏,提前警戒風險,做好預案。

三種策略:

1、切忌貪婪,不為追求高額回報把財富孤注一擲。(三米君想起了2015年股市跳水時跳樓事件屢見不鮮)

2、為從黑天鵝事件中把握機會,手中隨時保留現金。(三米君想起了2008年次貸危機是,股市洼地,遍地黃金)

3、對未來可能帶來重創的事情做好保險。(花少量金錢,買一份保單,從而分散風險)

黑天鵝的副標題是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未來正因不可知而充滿魅力,而一旦我們做好了準備,未來不僅魅力無窮,風險可控,未來還能為我們帶來財富。

4《灰犀牛》

送走黑天鵝,又來了一頭灰犀牛,灰犀牛又是什么梗?

所謂灰犀牛,是一種你分明可以預感到的危機,但就是視而不見,而等危機已經到來時卻已為時過晚。灰犀牛往往有先兆,往往可被預見,但我們視而不見,心存僥幸。

比如換季天氣,地鐵車廂領座的乘客不停地打噴嚏,你仗著自己“體質好”,視而不見;回家后,喉嚨有些發毛,抽屜里明明有正柴胡,你卻懶得泡一杯,……第二天,發燒了,只能打電話給領導請假。

灰犀牛的五個階段:

1、否認,不愿接受階段。

2、得過且過繼續過階段。

3、不愿展開行動階段。

4、面對壓力的恐慌階段。

5、匆忙應對的崩潰階段。

在灰犀牛的前三階段,都是我們可以采取行動,遏制住風險,使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時期。因此,作者提示,面對“灰犀牛”我們可以這么做:

1、承認危機,分清事件的輕重緩急

2、杜絕靜立不動,防范危機于未然

3、立刻采取行動,不宜貽誤戰機

4、站在順風時也不忘盯緊可能的風險

我們的一生,每天都在面臨著或大或小的風險,當我們的心中存有“灰犀牛”的模型,不再對灰犀牛視而不見,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有機會把風險控制得再小一些。

5《競爭戰略論》

無論是商戰還是職場中,我們往往會把成為最好作為自己的目標,然而,這個目標真的正確嗎?實際上,競爭不是一場零和游戲,勝利者也不只一個人,只要你的產品或你作為個體能突出自己的特色,當別人有需求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你的產品(或者你本身),你就是贏家!

什么是競爭?

永遠記住,競爭不是為了打敗對手,競爭的核心目的是創造價值。在一個行業中,一共有五種力量影響著你的競爭力:

1、競爭對手

2、原材料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3、買家的議價能力

4、新進企業的威脅

5、替代品的威脅

這五種力量組成了波特著名的五力模型。

什么是戰略?

簡單來講,戰略是從一點到另一點的路徑和方法。同樣的,要制定一個較好的戰略,一共有五個入手點:

1、定位于獨特的價值

2、價值鏈十分特定

3、懂得取舍

4、懂得協調

5、不能說變就變,而要有持續的穩定性

本書出自美國作家瓊·瑪格麗塔之手,卻處處可見中國古老智慧。可見,當認知達到了一定高度,無論古今還是中外,這些智慧是共通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當才華不足以支持野心,當實力不足以支撐夢想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奮斗。否則,同樣的行為,對別人而言是率真,對你而...
    螺絲釘飛飛閱讀 142評論 0 0
  • 寫在前面 該系列文章僅為作者自己學習過程的總結,包括個人的理解以及網上相關知識的吸收。鑒于作者初出茅廬,無法給出更...
    Rayeston閱讀 130評論 1 0
  • 1 外面下著雨,猶如我心血在滴。 外賣還不來,餓的我好傷懷。 愛你那么久,其實算算不容易。 還記得那年初見你,不曾...
    美美的睡一覺閱讀 37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