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不僅是因為他通過自己努力,獲得了從一個農家子弟逆襲為封疆大吏的世俗成功,更多的是因為他做到了,克服自己的毛病,讓自己走上自我滿足的一生。
人真的很懶,容易被各種事物誘惑。曾國藩一書中曾經強調一個觀點世間尤物不可妄取,就是說你要有取尤物的能力,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強取了尤物,你也沒有守住他的能力。只有你具備了取得尤物的能力,你才有匹配他的守住的能力,尤物才是真的屬于你。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能力不夠,而是我們真的不夠自律。
為什么從古至今,那么多人推崇曾國藩,不管是官場上,還是個人修為上,大家都孜孜以求的學習曾國藩,看曾國藩的家書,因為他就是通過自律獲得了財富自由,人生自由。
一個連每天走到辦公室需要多少步數的人,還有什么做不到。
他是一開始就這樣自律嗎?還是天生就是一個自律者?
恰恰相反他不是。
在他改名曾滌生之前,他也曾經是一個和我們一樣,每天喜歡吃喝玩樂的普通人,喜歡和朋友一起聚會,喜歡為一件小事和別人爭執不下,也有懶惰,也有貪玩,可是他在一個特別的契機之下,知道了自己這樣是虛度光陰的,知道了人與人是不同的,這個不同不僅是來源于家世,家教,更多的是自省。于是他改名滌生,滌除舊我,煥發新生。
他規定自己夜不出門,因為晚上容易恍惚,晚上可以把一個白天的事做一個梳理,反思自己哪里做的對,哪里做的不對,自己可以怎么優化,怎么避免踩坑,
很多人拉開和別人的距離就是來源于夜晚的努力,別人在玩的時候,他就是在看書,在學習,在踐行。
他規定自己每天練字半個小時,因為他每天的事太多,他需要有一個讓自己安靜的時候和方法,只有安靜的只和自己在一起,他才能梳理清思路,讓自己凝神靜氣。每個人都需要安靜的獨處時光,所謂慎獨正是如此。
而我們也需要找到一個一生可以讓自己安靜的辦法。
他規定自己經常和家人寫信,把自己近期的想法和做法、見識和思考分享給家人,把家人的疑惑給一個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讓自己弟弟們都成長起來,也讓自己的家人也有一致的目標,整個家族越來越旺盛。
所以自己逆襲不是最難的,最難的事是讓家族都逆襲。
相比之下,他的九弟,最富盛名的曾鐵桶,卻一直不聽他建議,一直恃寵而驕,盛氣凌人,所以在和官文的相處中 ,沒有聽他的勸告,看到朝廷對他一家獨大的擔憂,而去得罪當權之派,最后落得一個怨怨不得其中的下場。但凡他在發給朝廷那封痛貶官文的信之前,問問大哥,或者聽聽大哥的勸告,就不會至于得罪那么多人。
而曾國藩卻從來不是剛愎自用的,而是會聽別人的勸的人。
在他早年因為打仗失敗自殺過幾次之后,在身邊人的勸告之下,他開始學著和地方官員打交道,和大家開展來往社交,而不是獨守空房,自己一個人自以為是的下發命令。要知道縣官不如現管,強龍也壓不過地頭蛇。一個人的命令,一個好政策都需要人去執行,沒有給力的執行,你依然還只是張良談兵,紙上談兵。
正是因為他的愿意聽勸,他后來才不僅得到上面的支持和下面的支持,在官兵的供給上沒有受到一絲影響,在戰場上才能一往無前。
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尤其在這樣一個最好的時代,自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就像活在美顏相機過度美顏的濾鏡里一樣,活在自己朋友圈的人設里,其實不過是自己給自己編造的 一個虛擬世界,最終我們還是要解決現實的問題,有那么多碗等著洗,有那么多衣服等著收,那么多工作上的問題等著解決。我們不可能脫離這個世界獨立而存在,必須不斷地去和世界發生聯系,去碰撞,去解決。
所以必須學會和人打交道,這也是自律的一種,用行動為自己代言,用行動去打開世界之門。
所以說自律是一切的基礎,你只有通過自律才能獲得自由,如果沒有自律,你獲得的成功,金錢永遠都不會讓你滿足,你有錢,比你有趣的更多,你美麗,比你美麗的更多。只有自己內心的平靜才能應對世界的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