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沒干活了,老板娘開始發牢騷了,可憐做生意的人?。〔慌律馓?,就怕空閑下來。因為閑的,開始焦躁不安,正是應了那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啊!
好不容易,今天有貨賣出去了,干了半天活,沒夸也就算了,一大早就挨批。
事情是這樣的,客戶要了幾件畫畫衣,然后缺一件,就從組好的里面,調換了一個,而調換的那個,正好是老板娘自己調的,我是把調換的那個遞給她的,可能是因為老板娘貴人多忘事,以為都是我一個人搞的,后來我就說了,看看監控吧,這才堵住她的嘴。
我倒是不怪她的怪罪,只是她一開口,就一通人身攻擊的話語,說,你這人怎么這樣的啊?說事歸說事,別把別人給否定或是帶著評論的話,正是這樣帶評論的言語,引起雙方的攻擊性。
由此可見,溝通,這件事,并非想的那么容易。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關乎說話者對字詞句的精準拿捏,還關乎聽者的理解能力。
高中我是學的文科,所以我受不了別人說話用詞不準確,錯別字啥的,一般是一眼能看見的。不過,越學越覺得自己無知。
下午有感而發,用文字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