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春,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激蕩起層層波瀾,熱血沸騰。
因為關于青春我們有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用最美好的語言,最華麗的修辭來歌頌青春,眷戀青春,留下了關于青春最美好的記憶。
????“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此句出自詩仙的秀口,曠達飄逸;“垂簾幾度青春老,堪鎖千年白日長”,這是詩鬼仰天發出的韶華易逝的感慨;“欲并老容羞白發,每看兒戲憶青春”,這是劉長卿年老時追憶青春年華的詞句。席慕容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想必除了詩仙有這種粗獷豪放的情懷,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對于青春易逝的感嘆和不舍。為什么一談及青春就會引起人們的共鳴?我想或許是因為青春經過歲月洗練以后,剩下那鉆石一樣璀璨的記憶,或許我們都能在這光與影中間,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關于時光的記憶,關于青春的記憶。?
????讀《青春萬歲》,一開始便被序詩深深地感動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王蒙對青春的理解是:青春永遠和激情在一起,和大智在一起,和浪漫在一起。也正是憑借著激情、大智、浪漫成就了王蒙的處女作《青春萬歲》。趕上了舊中國的滅亡和新中國誕生的王蒙,也使得他的作品大都涉及政治,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飽滿的政治熱情的充分抒發,這也是他對青春和理想最真誠的抒發。在屬于他們的時代,他們唱著“我們的青春像烈火般的鮮紅,燃燒在充滿荊棘的原野。我們的青春像海燕般的英勇,飛翔在暴風雨的天空”,把自己的青春和祖國的青春完全結合了。《青春萬歲》的字里行間,傳遞出了熱愛生活的精神,積極入世的心態使他的作品充滿激情,主旋律催人奮進,引人向上。這點從《青春萬歲》的序詩中就能感受得到。笛安在采訪王蒙的文章中這樣寫道:“這部用今天的眼光看來,明顯帶著那個時代烙印的作品,用一種百分之百的,誠摯的天真,贊美著‘集體’的溫暖與強大”。????“暴風雨所誕生的”這一代,將會過一種全新的、無私的、非常光明美好的新生活,阿Q和閏土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作品主要描寫了鄭波、楊薔云等一些學生黨員對一些思想落后的同學——如在天主教“仁慈堂”中長大的孤兒呼瑪麗、出身資本家的蘇寧、對集體和他人缺乏熱情的李春等人的幫助。
一心想當科學家,對他人缺乏熱心,對集體的事情漠不關心,自私的李春,使讀者為其擔心。大大咧咧,缺乏自尊自愛,受捉弄,在宿舍出盡洋相的吳長福,令人捧腹。出身資本家,飽受心靈摧殘的蘇寧;生長在天主教堂生活孤苦,思想落后的呼瑪麗卻激發讀者的悲憫的情懷,他們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于青春,奧斯特洛夫斯基是這樣定義的,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志愿,充滿著求知和斗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信心的青春。反觀我們的青春,是否也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求知和斗爭的志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發出青春易逝的感慨?就是因為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當我們擁有青春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珍惜,肆意揮霍,直到沒有資本可以揮霍。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也不要忘記前行,在追憶青春的同時走好以后的路。每個人的青春有每個人的風格,但對于每個人的青春來說,都是“萬歲”的,不管是好是壞,我們都曾燃燒過。
誰的青春不萬歲,正如王蒙所說,每個時代的青春都不是吃素的,每個人的青春都無比美麗。
讓青春萬歲,當然不是說“紅顏永駐”“永葆青春”“長生不老”,而是說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于理想,用青春的金線,幸福的瓔珞,編織自己的青春。
?(王蒙來我們學校坐講座時,應校報邀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