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女兒的動物連載小說《熊之殤》已經全部發完了,全文共十四個章節,考慮到小朋友文短的特點,把它分成七次發布。在此首先感謝這一星期來,各位大朋友的評論拍磚,喜歡點贊,慷慨打賞。也感謝簡書這個寫作平臺,讓更多的人讀到了小朋友稚嫩的作品。當然,歸根結底還要感謝寶貝的語文老師,給他們布置了一萬字的寫作任務。我想如果沒有老師的這個任務,也不會有小家伙的《熊之殤》。
創意作業
還記得小朋友四年級的寒假,教他們語文的胡老師布置的寫作任務是讓小朋友都寫一本書。書的內容和題材可以自己選擇,可以是單篇的自由命題作文,也可以是日記,還可以是連載。只是有一個要求,必須把自己的作品集結成冊,要有封面,要有目錄,還要有書中的插圖。第一次收到這樣的作業,想想年僅十歲的自己竟然要寫一本書,小朋友內心甭提多激動了!
小朋友考慮再三,決定寫一篇連載童話。其實在此之前,她也曾經試著寫過自己的連載童話《善兒成長記》,只是因為沒有壓力也就失去了動力,寫了三個章節后就無疾而終了。人,大多都是惰性氣體。
寒假的時間本來就比較短,加上過春節要拋棄一切好好地玩上幾天,基本所剩無幾。當時,為了讓她更好地構思自己的篇章,及時完成作業,我充當了她的秘書。每天用A4紙給她畫線條,幫他設計文字和插圖的空間和比例,使她的書寫更加美觀大方。文字的撰寫和圖片的繪畫全部由她自己獨立完成。
最好的感情是陪伴。當她在書桌的那邊寫文畫畫時,我在書桌的這頭設計比例,畫上直線、曲線或是雙橫線。就這樣在類似親子游戲的時間里,小朋友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部完整的連載童話《清香谷傳奇》。雖然文筆非常稚嫩,但是從整體上看,小丫頭的思維連貫性很好。作為媽媽的我,內心真的有點小小的竊喜。
開學后,當一本本稚嫩有趣且認真用心的“書”呈現在老師面前時,老師被小朋友們的態度與熱情激活感染了。決定從班上挑出優秀的作品,集結成冊,把小朋友自己的書變成大家的書。幸運的是,寶貝的作品也光榮地入選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四年三班的同學終于有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翱翔》!學校的這個創舉,更是激發了小朋友寫作的熱情。
還記得小朋友哼著小曲屁顛屁顛地雙手捧著《翱翔》回家的情形;還記得她對自己的作品愛不釋手的情形;還記得她多次在我面前念叨《翱翔》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書的情形......
今年的暑假老師布置了一萬字的自由寫作任務。可以敘事,可以寫景,可以抒情,可以一篇,可以多篇,總而言之,隨便你怎么折騰,只要所有的寫作字數總和達一萬字即可。想想這種充滿思維拓展空間的寫作任務,肯定比那些暑假死板地布置學生完成20~30篇的日記有趣多了!
動物情結
還記得前陣子,大學時期的女神閨蜜自駕游路過詔安,順道來我家串門時,看到小家伙在看《熊出沒》她表示驚呆了!在她眼里,這樣的動畫片應該是幼兒園的小朋友看的。我笑著告訴她,不僅《熊出沒》還有《喜羊羊與灰太狼》、《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大耳朵圖圖》等等一大堆,只要是動畫片,她都愛看,而且百看不厭。有時會批評她,為什么看過的還要看,她則會反問我為什么你一首歌聽了很多遍都還在聽?我只能無語。
除了動畫片外,小朋友還特別喜歡小動物。家里曾經養過會叫她名字的八哥、各種各樣的金魚 ;聽說養貓的人都比較聰明,極度內向在班上鮮與人交流的她,竟然曾背著我,自己偷偷聯系同學弄了一只尚未滿月的貓回家來。可惜貓太過嬌弱,沒幾天就夭折了。目前家里還養著一黑一白兩只倉鼠,一只十多年的烏龜。幼兒園畢業那一年,她一直鬧著要我買一只兔子回來養,說是要看現實版的龜兔賽跑。
或許是因為嘗到了連載的甜頭,或許是因為對于動物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小家伙決定再寫一篇跟動物有關的連載。
媽媽的感受
在為寶貝碼下這部近萬字的動物連載小說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感動。終于明白為什么她那天會問我一法郎約等于多少人民幣了——她的小說里要用!碼完字后,我問她為什么不直接用人民幣單位元就好,她回答我她不想這樣的悲劇故事發生在中國大地上。也終于明白為什么那天她纏著我問動物依靠什么草藥止血了——她的小說里要用!當時自己以為她在寫童話,就隨便杜撰了“萬優草”一詞敷衍她。在看她的小說情節時,才知道自己的敷衍和不耐煩是多么可恨可笑。趕緊亡羊補牢,百度一下,知道有一種叫做“仙鶴草”的植物可以止血。趕緊把“萬優”兩字改為“仙鶴”。
在寶貝的作品里,我也學到了不少有關熊這種動物的知識。我問她為什么關于熊她知道的會那么多,她很直接地告訴我,有的是看動畫片《熊出沒》學到的,有的是以前從課外書上看到的,還有一部分是寫小說前通過百度了解的。小丫頭還告訴我,在動物界里大多動物都是缺乏父愛的。我調侃到,看來人比動物要幸福得多,一定要學會珍惜眼前的幸福。
當我把寶貝的作品發到簡書的微信群時,有簡友認為寶貝的作品肯定是通過媽媽潤筆加工的。這樣的評價讓我很意外,當然更多的是驕傲和開心!好吧,如果說媽媽在寶貝的這部小說中除了碼字外還做了些什么,那我也可以很坦誠地告訴大家,題目《熊之殤》是我幫她取的。
在作品完結之前,她一直猶豫不決,不知道該給小說取哪個名字比較合適。之前她自己曾經想過《黑熊悲歌》,可是又覺得“悲歌”兩個字已經被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用過了,不是很滿意。她告訴我小說的最后是三只熊都死了,她寫這篇小說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人類的殘忍和野生動物的悲哀。小家伙的那個“死”字,一下子就讓我想到了“殤” 字,問她就簡單的“熊之殤”三字如何?她心滿意足地笑了!
快樂前行
看了小家伙的連載小說后,有驚訝于她文筆的朋友要我跟他們說說培養秘訣。其實,根本沒有秘訣可言,如果說有,那也只能是耳濡目染吧。從她四歲開始,每天晚上都會在被窩里讀故事給她聽。漸漸地養成了習慣,不管聽得懂還是聽不懂,她都覺得十分有趣。甚至跟他爸爸出行時會打電話說,沒有我在身邊給她講睡前故事,她睡不著覺。
等她慢慢長大時,母女倆經常入睡前一人捧一本書窩在床上,當然這種擁書而眠的結果是——她也近視了!
我是個超級懶惰的女人,平日里除了上班和照顧好一家人的三餐起居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宅在家里。不是睡懶覺,就是看書碼字。小朋友也經常會關注我的文字。
寫作是一條很長很遠的路,未來有太多的不可知性。只愿她能好好享受當前的快樂,如果可能那就帶著一顆快樂的心繼續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