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六季終于來了!

原文首發在公眾號:櫻桃綠了 芭蕉紅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來自于本人手動截圖,侵刪)

作為一個把前五季《奇葩說》看了無數遍的粉絲,真的不得不服,看《奇葩說》就是在看神仙打架,“上帝間的對話”既視感。

我雖然目前還沒有能力站上《奇葩說》的舞臺,但是看到辯題我是真的坐不住了!搓著激動的小手,讓我也來BB幾句!

鄭重聲明:以下內容,只針對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并不針對具體的人。(求生欲超強)

I CAN I BB!

第一個辯題就深得我心:正確的廢話,還要說嗎?

不要說。(聽“正確的廢話”長大的我,絲毫沒有猶豫。)

說正確的廢話,你就是在逃避。你沒有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

你看不到對方真正的需求,只是一直用“正確的廢話”來表明“你看啊,我多關心你。”這樣的關心是虛幻飄忽的、是沒有切入問題實質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說到底,這也是我在以前文章中經常提到的“人總是想走捷徑”的本性。

為什么要說“正確的廢話”?

因為說“正確的廢話”不需要努力,你只要不停地說就可以了,而且,因為它絕對正確,別人無法反駁。

而說“正確的話”需要動腦思考,需要真正的努力,還有受到質疑、批判與指責的風險。


就好比一個男孩追一個女孩,說“正確的廢話”就好似他“死纏爛打”、“軟磨硬泡”,雖然最后他們可能暫時在一起了,但是絕對不會產生真正的愛。

而說“正確的話”,就是他努力去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更值得被愛的人。

一種流于表面,一種深入內核。

前者看似非常努力、非常癡情,卻是想走捷徑:不用提升自我價值,也試圖得到同樣的結局。


再看楊奇函“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廢話的權力。”這一句話,有詭辯的成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不同意,不意味著這句話一定是“正確的廢話”,它也可能是“錯誤的廢話”或者別的什么話。

“正確的廢話”應該是整個主流意識中普遍認為它正確的話,只是它被說,或者不被說出來,對問題的實質沒有任何改變。

我們不能剝奪別人說話的權力,也無法剝奪。只是更希望人們不要浮于表面,不要流于形式。要努力、要真誠、要思考。

再有,他諷刺了那些“偉大的文學”。說“廢話說出花,就是藝術家呀”。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無用之用”的問題。正如莫言所說:“文學的用處正在于它毫無用處。”

當“我愛你”被說成“今夜月色真美。”你感受到了那種含蓄與溫暖,這難道還是廢話嗎?

此外,我還想說一點——關于開會。大家應該都感同身受。

我們從小到大不知道要開多少會:班會、學校的大會、大學里學生組織的會議、學習小組的會、工作以后的會議……

我們都覺得參加會議很麻煩。明明一條信息發過來,告訴我工作安排,就可以解決問題。

非要興師動眾,幾百幾千號人,同一時間聚集在一起。然后領導坐在臺上:“最近大家都很努力,我們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繼續努力……”

說了兩個小時……全篇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可是,這解決問題了嗎?臺下的人昏昏欲睡,也絲毫沒有受到鼓舞。

當然,對“廢話”的標準因人而異,我們只能少說自己已經知道的“正確的廢話”。

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不需要再制造假大空的形式化,我們需要更有效的交流、更直擊靈魂的對話、更有深度的思考。


我們與領導、老師交流,是為了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聽他們高談闊論,講那些人盡皆知的道理;

我們與朋友交流,是為了獲得理解與回應,得到心靈的碰撞,而不是那一句“別想太多”、“多喝熱水。”

我們說話,不是要炫耀自己,不是要站在道德與正義的立場去告訴別人“你看,我的三觀比你高級,我的話語你無法反駁。”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真正要說服一個人,要解決一個問題,講大道理從來沒有用。別人要么不聽,要么已經懂得。

聊天聊出“正確的廢話”,無話可接,也就結束了。

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因為我們打心底里認同的,不是這些“正確的廢話”,而是我們自己的道理。你要去弄懂萬事萬物的道理,而不是用一句“正確的廢話”去應對萬事萬物。

點個贊關注我哦

公眾號:櫻桃綠了 芭蕉紅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