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么書,去過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么珠寶,因她沒有自卑感。——亦舒
關系很好的同事半夜給我發微信,“小月的微信看到了嗎?她那什么意思,擺明是在嘲諷我”,小月是我們共同的同事,迷迷糊糊的我忍住困意爬起來翻起了朋友圈,小月的朋友圈放的是她最喜歡的某女明星的新片宣傳照,配的文字是“還是我們家的氧氣美少女漂亮,天然大美女,在那些整容臉里就是一股清流啊!”。
我犯了疑惑,“不過是夸贊自己喜歡的偶像,怎么就是在嘲諷你了啊?”
“她不就是在嘲諷我前兩個月去割了雙眼皮嘛,說什么整容的,不就是故意含沙射影我嗎?”女同事氣鼓鼓地說,唉,這哪跟哪啊,我扶額長嘆,讓她別多心,但之后這位同事和小月的關系儼然生疏了不少,工作中的交集也一改往日的熱情,連小月自己都疑惑不知道哪里惹到了這位同事了吧。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有時候根本無心的一句話,就有可能觸動有心人的痛點,導致人家義憤填膺,我們卻還蒙在鼓里不知何錯之有。
能讓你炸毛的可能不是底線,而是你的軟肋。因為這位朋友自己就極在意自己整容的事情,但凡別人隨口提到女星整容或相關的話題,她就會無端往自己身上做聯想,認為別人在含沙射影地嘲諷她,其實作為局外人的我們,卻往往沒有想到這些意思。
堅強是武裝的自卑——李碧華
越是軟肋,越是要上一層鎧甲,所有的堅強可能都是因為不想再受傷。被劃傷樹干的大樹會分泌出汁液將傷口裹住,天長地久之后,凝固的汁液反倒會結出更堅硬的痂保護自己,人類,大概也是如此的吧。
“偉大出于平凡,輝煌也來自卑微”,很多時候,自尊心是我們落入低谷時反彈的動力,情理之中,我們都提倡要自尊自愛,然而過分的自尊心強烈,有時候反倒會讓我們自亂陣腳,或是走向極端。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關于被騙的女大學生徐玉玉,我說我懂她的窮,懂她眼里一萬塊的珍重,在留言中看到了很多正能量的評論,很多人述說自己曾經窮困過的時刻是如何咬牙挺過的,讓我感動得無以復加。然而,其中也有一些言辭激勵的極端,有個人的留言是“我們窮怎么了?!我們窮就該死嗎?!”,讓我感到很驚訝,因為我的文字肯定不是這個意思的啊,后來我自己惶惶然怕自己是否言語有失,特意回頭檢查了一遍文字,個人覺得并沒有太過極端會讓人誤會的言辭,而這位讀者為何會這樣想呢?
后來,我猜想,可能是這位讀者一看到標題與文字之中的“窮”字就自己思維力下了定義,因為“窮”是個貶義的形容詞,還是因為觸犯到了他自己敏感的神經?我不得而知,只是突然覺得,言語或文字終究是有被誤讀、被誤解的可能吧。
從這個事件中,讓我聯想到了兩點感悟,說出了給大家聽聽,對或不對沒關系,一家之言而已,不必較勁。
第一點,我們自己說話的時候還是要三思,可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自己的哪一句無心之言就會觸動到他人的軟肋。在職場中或是交友中都切忌“口無遮攔”“有口無心”。
而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要謹慎地提醒自己,是不是也曾因為被他人無心(即便有意)的說辭所激發出我們難看的兇相或憤怒呢?一個人言辭極端、挑眉怒視、咄咄逼人、氣得跳腳的樣子好看嗎?不好看,希望我們都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有時候并不是別人有意指責我們,或者含沙射影地嘲諷我們,而是自己潛意識里先把自己放到了道德制高點或是弱勢地位:“你覺得我窮,你看不起窮,你沒有道德,你是不對的。”一旦這樣的觀念在腦海里形成,那么縱使別人說出什么正確的話,聽到自己耳朵里都會被歪曲了。最糟糕之處在于,可能會讓我們在生活中閉目塞聽、形成狹隘的思想、短見,如果別人給予你建議,你會當成批評,別人給予你關心,你會當成嘲諷。以偏概全,最后往往讓別人敬而遠之。
話說回來,即便別人是有意地指責我們、嘲諷我們,我們的做法就是炸毛跳腳、叉腰對罵嗎?以金庸老先生書里的話送給大家: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共勉。
(祝周末愉快,點個喜歡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