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結束,今天是上班的第一天。從早上的飯堂開始,大家的談話內容基本始于過節,終于過節。各種出游、逛街、探親、訪友、堵車、結婚等等活動安排不一而足。過節真正的內涵無非是讓我們平時疲于奔命的身心能夠有一個放松的時間,有一個可以停下來的腳步,只是,我們為了這生命中一年一次難得一遇的長假似乎更加疲于奔命,更加馬不停蹄。多少人感嘆:哇,今天終于上班了,可以好好休息放松一下啦。雖然,北京今天一早就開始下雨,這都快下班了,依然雨勢喜人。
這幾天脖子后面大椎穴附近連著肩膀特別酸疼,尤其是做梨式的時候,實在忍不了,只好做半梨式,把雙腳放墻上。奈何,每次做每次肩膀都疼。然后讓老魏給我按摩,他一按,肌肉立刻疼得“哇哇哇”叫,“你放松一些就好了”,“我倒是想放松,可是肩膀不聽話啊,根本就是緊張的不行,”我淚眼婆娑的說。最終,人家很無奈,我,更無奈!
我們生活節奏的主旋律基本就像緊張的肌肉一樣,不能放松,也無法停下來,只能不斷的疼痛著。
瑜伽課上,老師讓我們盤個雙蓮花。指令下達,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左顧右盼,貌似要一覽眾山小。于是開始一邊低頭拉扯著自己的右腿,一邊看對面的朋友把腳放在哪了?哇,對面的她居然把兩只腳都放在大腿上了,厲害??;啊,斜對面的她只盤了一只腳在腿上,看來,另一只腳也上不去了;唉,我這只腳上得去,這條腿怎么也盤不上去啊,咋辦啊,好丟臉啊,好難過啊,都練了這么久。不過,那位美女跟我差不多啊,你看,還有那位大姐,單盤都不行啊……
老師說:當我讓女兒蓮花盤的時候,她什么都不考慮,搬起腳就盤,另只腳盤不上去,但是她還是去做這個動作了,去努力了,而你們卻永遠在思考。大腦在思考的過程中,你的腿和腳就處于緊張狀態中,盤不上去就盤不上去了唄,至少我們在努力。如果你不能放松,瑜伽,永遠練不好!
“瑜伽中,最難的不是收緊這里,拉伸那里,最難的其實是放松?!边@是今天看到木老師一篇文章里講到的。我想起最早開始練瑜伽的時候,連最后的休息術我都不能全然的放松,即使還有音樂伴隨。當然,現在體式越來越難了,越來越需要動用全身各處力量了,終于來到癱尸式了,我終于可以好好的放松這里,放松那里了!
瑜伽會使你的內在不斷向上,周圍卻是放松的,越放松,才越專注。
課上,老師在唱誦冥想完之后很認真的問大家:剛才我們OM唱誦了幾遍?大家齊聲回:3遍?!拔疫€以為只唱了2遍。瑜伽的專注可以使我們忘記時間和空間,所以我有些不記得了?!?/p>
假期里,我在公眾號上寫了3篇文章,當別人在朋友圈里曬各種美食和美景的時候,我真得一點不羨慕,不渴望?;叵肫鹞乙苍浗洑v過美食和美景的充盈,只是,這些時光和我當下坐在電腦前敲文字的感覺有著太多不同。曾經,我以為放松就是啥也不去想,可是,怎么可能啥也不想,況且我還要寫文章,寫公眾號,寫簡書。如果啥也不想,這些個亂七八糟的感受和所謂的思想,又當何去何從?
屋子里很安靜,偶爾有些陽光跑進來。我把兩只手放在鍵盤上,就開始敲打著文字。我特別期待,這些個文字最終變幻成長篇大論,經過“秀米”編輯器稍微畫個淡妝,套件旗袍,門簾子一掀,落落大方一如花似玉的姑娘就這樣被我一手“創造”了出來。即便是主題雷同,思想也不同,思想雷同,素材也可不同,素材雷同,標點符號總有不同吧。所以,這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文章,如同沒有相同的葉子一樣。我喜歡這樣的創造,獨一無二的創造,當它們一個個都融入到波瀾壯闊的文學世界里之時,我完全不在乎寫字時候的那種寂寞,那種卡頓,那種無聊,那種辛苦。我覺得這些東西此時此刻,在寫的過程中,根本就沒有存在過。我只會全然投入到下一詞是什么,下一句是什么,下一段是什么的情景中。我好像在思考,但是,又好像不是,這些文字就這樣在我手下滑溜溜的劃過天際,留下影子,留下味道。
專注的做一件事,就是全然放松的。而放松的狀態,會讓這種專注變得特別讓人歡喜,單純的歡喜。
放松不是不努力,只是讓你慢慢學會停留在當下
《艾揚格瑜伽》一書中寫到:你的身是在過去,心在未來,在瑜伽中,你的身心同在當下?;氐介_篇我肩膀疼痛的事情上,后來,我也想了一下,之前有一段時間沒有做梨式,而這些時日,我每天都要練習它。在一開始練習的時候,肩膀就開始出現不適,只是,我不想停下來,覺得一旦停下來,會在整個練習種缺失很重要的一步,也正因為它是屬于倒立的體式,我會更加不愿意失去這一部分,另外,也覺得就這樣一點疼痛,算的了什么?難道還要我背上“不努力”的標簽嗎?
老師問我瑜伽練了多久?我突然不好意思回答。直到老師說:不舒服,就先不要練了,可以停一下的。仿佛只有到了這一步,我才可以心安理得的不練了,當然只是不練這一個體式了。今天是上班的第一天,我按點起床,按點鋪開瑜伽墊。雖然,我知道昨天上課練得有點大。當下,我非常清晰的覺知到身體上哪一塊是疼的,此時,我做三角伸展式時腿后側是什么感覺,是否比平時更加酸疼,也更加穩定?我把自己慢慢地放松下來,試著自然的去做半梨式,發現腿后側很難伸直,呼吸也變得有些急促,于是,我緩緩從體式中出來,不帶任何牽絆和不舍。
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更別說你隔三差五的來上一節瑜伽課,然后覺知到體式帶給身體的不同。我一直有預設,曾經,很早之前,我做這個體式,別說半梨式,就是直接梨式,也沒問題啊,一度還挺滿意的??墒牵斚?,我卻做不了,咔住了。那么,我們是否能在這個“咔”住的過程中,看著它,接受它呢?
接受不是不努力,放松也不是不思進取,而是順其自然的努力。
文/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