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匡開草
01
“能帶我進去嗎?”
第一次遇見他時,他剛從江西到達廈門,一身輕裝,落地不久。
“想進廈大看看,他們又不讓進。”
之后一小段時間的寒暄,才知道他先是北上,從上海到陜甘寧,接著一路南下,從陜甘寧到了云貴川,又從云貴川到了廈門這座城市。
“我工作了五年,想想哪里都還沒去過,就辭職,出來玩,當是休息。”
于是九零年的他花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在每個地方待上一兩個月,做著臨時的工作,邊工作邊旅行。
離開廈門前,我問他:
“高大哥,你的下一站會是哪里?”
他告訴我,“先去廣州。”
之后的他,繼續(xù)走了兩廣,走了三亞,又到了香港、深圳,走過了中國大半的土地,南北縱橫走了一圈,真正讓“哪里都還沒去過”這幾個字、這一句話不再是遙遠無邊的向往,而是觸手可及的回憶。
斷斷續(xù)續(xù)還有聯(lián)系,了解到他的現(xiàn)況:他又回到了上海,開了自己的經(jīng)絡養(yǎng)身店,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平靜而向前,仿佛那段自我漂泊的日子早已遠去。
在提及自己 “瘋狂”,說走就走的一圈旅行時,他問我:
“我這樣,是不是不務正業(yè)?”
我笑答:
“不,相反的,我很羨慕,也很喜歡。”
02
2006屆的學長在回到學校分享自己將近十年的工作生涯時,提到剛出社會那會兒,即使自己會剪輯、會攝像,但到了一個公司后,連碰到鼠標的機會都沒有。公司里有的是會攝像的人,通通都是十年攝像、十年剪輯的工齡。
當時有個片子需要剪輯的人,恰巧剪輯不在,那時學長弱弱地說:
“我會剪。”
但導演只稍微看了他一眼,就沒再理他。
“根本就沒人理你,我那時還蠻失落的,也算是較真吧!熬了三天夜,剪了一個片子出來。導演看了,覺得還不錯,之后人家就知道我會剪輯了。所以有些機會,是要你們自己把握的。”
從調(diào)研,從基層一步步做到編導,當提及現(xiàn)在接近穩(wěn)定的生活時,學長插播了一個小序曲。
“連續(xù)工作幾年后,我覺得累了。恰好家里是做生意的,我就辭職回到了廈門,什么別的都不干,就賣了一年的水龍頭。”
“后來,我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喜歡原來的行業(yè)跟工作,在休息靜下心之后,才又重新開始。”
“而賣水龍頭的經(jīng)歷并不是沒用的,賣水龍頭跟賣片子是有相通的地方的:你需要知道,別人想要的是什么?”
而在這一年的休憩中,他也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03
周末一行十幾個人,一同去雄獅瀑布,一起去登山,一起露營。
問及出行的原因,無非那么幾點:
“期中考完了,出來放松放松。”
“懷念簡單的生活。”
“只看風景,只顧腳下的路,什么都不用想。”
“是不是該休息了,那就走吧!”
回程途中,漫長的車程,默念33KM的距離,在一段自我放逐,也是自我漂泊后,終究還是慢慢地回到原本該有的生活,有始有終,有來有回,才是旅行。
“所謂旅游,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看別人呆膩的地方。”
所謂旅行,也可以是把自己從一成不變的生活里,強行拖拽出來,獲得暫時的休憩。
不求真正改變什么,只求暫時忘記些不快;不求歸來后滿血復活,只求曾經(jīng)擁有所向往的簡單。改變代謝的周期,平心靜氣后,換個重新開始。
是不是,該休息一下了?
想,那就停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