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第四章(1)

本章講可信性,首先提到了網絡釣魚。從最初的假郵件,到后來越來越高明的釣魚網站,網絡釣魚的伎倆不斷翻新。那么,怎么才能擦亮眼睛避開陷阱呢?答案是運用批判性思維。

下面從觀點本身及觀點來源來討論其可信性的問題。

評估一個觀點要從兩個不同層面著手:第一是觀點本身,第二是觀點來源。

對于“天下雨是因為某個人心情不好”之類的說法,人們只會當成笑話一笑而過,此觀點無論出自何處都缺乏可信度。

但是對于“天下雨之前,螞蟻有可能會搬家”人們就不會感到驚訝,這個結論具有可信度,所以我們是否該相信該觀點取決于信息的來源。如果該說法出自生物教科書或生物專家,就比出自某個小報上更可信。

無論是觀點自身還是其來源,可信度都有程度之分。它們并不是要么完全可信要么絲毫不可信的。

“美國總統被秘密綁架而且一個酷似他的演員取代了總統”的說法讓人覺得不大可信,但相比之下“美國總統是來自遙遠星系的外星人”更不可信。這是觀點自身的可信度讓人懷疑。

如果一個你喜歡的同班同學被舉報偷了東西,你很可能覺得矢口否認的同學是可信的,但從TA口袋里找到被偷的東西后,這位同學就失去了可信度。這是信息來源的可信度。

一位研究投資的朋友說“某某平臺是一家很好的投資公司”,這對我們來說或許是可信的,如果TA本人也在這家平臺投資,就更加提高了其可信度。可是如果我們獲知TA將從我們的投資中得到可觀的回扣,其可信度就隨之降低了。

因此,我們審查觀點時需要問兩個問題:第一,在什么情況下一個觀點本身缺乏可信性?第二,在什么情況下信息的來源缺乏可信性?

對于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該觀點與我們觀察到的或我們已知的或其他可信的判斷相沖突時,觀點本身就缺乏可信性。

明天再繼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