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一個故事

(一):開始

縱使落花無情,流水無意。我也知道,我來過!

---題記

在別人眼里,我大概就是那種算得上頗有氣質,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的男生。

其實真的,對于每個人來說,進入大一是很匆忙的,匆忙到什么程度呢?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樣子,無非上課下課、學生會社團、寢室圖書館來回跑。跑啊跑啊,就到了將近期末的時間,大概是一個多月。然后,我的故事就開始了。

容許我為這個故事的倆個主人公取個名字。男主人公叫于曉,女主人公叫曾念敏。

曾經于曉聽看到過一句話,說:一個人越是在外在的表現什么就越發的缺少什么。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同意這句話,至少在于曉看來,是很對他的。

很多時候,于曉很清楚,像他那樣的人原本就不應該去企圖得到些什么。盡管人顯得陽光開朗積極向上。

只是當他遇見曾念敏的時候,這一切都發生了一點點微妙的改變。

這要歸功于一場晚會,大抵每個大學對新生都會有迎新晚會或者成人禮晚會。于是就這在所學校的成人禮晚會上,于曉遇到了曾念敏。

于曉是在一場晚會上認識的曾念敏的。但在晚會前的排練上于曉就已經注意到了曾念敏。她站在他前面,他站在她后面。

他聽她的聲音細柔且綿長,余音繞梁般,敲擊在人心上不斷地有回聲在揮發。其實于曉的聲音也算得上一個亮點,溫沉的低音環繞著沙沙的聲音。

于是乎,于曉就期盼著快點到晚會,至少到那個時候會有機會見著她的正面。雖然在一起訓練,但結束后,于曉一個人會習慣平時的夜跑,另一個人呢,或許是回了寢室,或許去做別的。更何況排練上兩個人一前一后的又怎么能相互顧得上呢!

大學的第一個冬天不是很冷,但晚風時常會吹得人不斷啜泣著鼻子,鼻子要不斷地小心的啜泣著鼻涕,否則一旦它順著引力往下留,往往都會很糟糕。盡管總有人不想讓它留下,但它還是要一意孤行。彼此糾纏著,就看誰能夠堅持到最后。這個過程是顯得那么痛苦。

所幸,于曉的夜跑很慢也很穩,只是跑的久了,腳會有些抽筋,會揪心的痛。所有肌肉都會往一個地方擠去,都不管那個地方本來就小的事實。每到這個時候于曉都會很小心翼翼的,重重的踏在塑膠跑道上,借助震動所產生的力量來減少絕大部分的痛楚。再然后就回寢室。

夜里燈光照耀的影子被慢慢的拉長,枝影也不忘湊個熱鬧。夜的精靈在呼喚明月朝朝。人間的燈光卻不絕于眼。于曉的眼瞳就開始顯得深邃,不知是黑夜增益了他的眼,還是他的眼映照了這夜的深沉。猶記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黑暗也是一種真理”。于曉嘴角就不由自主得微微上翹。

他想起來,如果不是社團的理事長幫他報名,他根本就不會碰到曾念敏,也不會念叨那《年輕真好》,是啊,何不是呢,年輕真好

當晚會開始,倆人終于碰到了一起,于曉看見曾念敏將頭發挽起做一個發髻,身著白色長裙,嘴角若隱若現一抹微笑,一點梨渦深深的牽引著人心,印象最為清晰的是她的眼睛配上這嘴角梨渦淺淺的笑,一種氣質就油然而生,那是屬于安定寧遠的氣質。不可避免的,于曉再一次深深的注意到了曾念敏。

或許是因緣際會,或許是不約而同,或許本來就有這么一會故事要走。開始表演前,倆個人恰巧地坐在了一起,突然的因為某個話題產生了對話。

曾念敏對于曉說:我發現了一個蠻燒腦的游戲的,你要不要也一起來試試。

好啊!于曉回道

這個游戲叫什么,紀念碑谷。

然而時間匆匆,表演結束后大家像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拍照留影。對于心中有所期望的人自然是再好不過了。更何況結束后,于曉還在悄悄等待機會。

而有時候表演也只是一時半會的因緣際會,誰能想到這其中是否能有什么效用產生。是也,于曉和同學一并出了大禮堂。

不曾想到,剛一出來就恰好撞上了她。

先是一愣,于曉笑著打了招呼,路就開始變得漫長。

大禮堂出門正對著田徑場,回寢室的路夾在田徑場與網球場間。一排的樟樹垂枝下來,在昏黃的燈光下影影重重,延生出來的枝條像舞女的長袖,翩躚不已。只是挨到人的頭,卻又有點扎人。

回去的路上,這些人各據一角,其實不過三個。卻也正好是一種穩固的三角,而彼此小心翼翼。只是這時,前面走來一個男生,是找曾念敏的。

實在不好意思,我還有事情先走一步了。曾念敏向著他們倆說。

于曉就這樣看著曾念敏漸行漸遠。之前才剛走出那么兩步,那個男同學就意味深長的回頭望了他一臉,那個眼神好像在宣誓主權,同時要將于曉徹底的映入眼底的樣子。沒辦法誰讓他們仨就他一個男生呢!

他不由得一愣,默默看著倆人緩步離開。

深秋的夜微涼,剩下的人從不覺時光已晚。有一搭沒一搭的走完了剩下的晚歸的路。

所幸,真正有意的人從來不會放棄每一個機會。

晚會后的一天,兩個人開始聊天。

你好啊,我是于曉,昨晚和你一塊表演的;

啊,我記得你呢;

真的嗎,我還記得你的那個游戲還蠻好玩的呢;

哈哈,那是當然了;

那你是怎么找到這個游戲的啊,我平常都不怎么玩游戲的;

哦哦,因為同學啊;

嗯,覺得這個游戲很有意思;

.......

昨晚看著你和你同學回去,丟下我們倆個完全不知道做什么,好尷尬;

真的嗎?你看著我回去的啊;

真的,而且你那個同學接你的時候還莫名的回頭看了我一眼,弄得我好不好意思;

嘻嘻,那是我們班上的團支書,找我有事情要做,比較急咯;

......

第三天后,也許了解過后的人從不覺生疏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遑論從熟悉的人變成陌生人。好在,現在是倆個陌生人在變得熟悉。

于曉邀請曾念敏晚上一塊吃飯。吃飯前呢,于曉和同學在寢室樓后面打羽毛球,這個下午,陽光明媚,風也不大,正是一個適合打羽毛球的日子。

球在空中飛的樣子就好比于曉的心,他的期待,他的念想統統都是輕松的。

晚飯的地點是曾念敏選的,于曉從未去過。或者說,除開食堂,于曉很少出去。

飯點很有味,曾念敏看著眼前這個略帶羞澀的人,不由得心生搖曳,只想好好調戲他一下。于是她說:

你不會緊張吧!曾念敏臉上的驚訝之情溢于言表

不會不會,你別說我就不會。于曉回道

……

有些話不是你不說我就不會知道,有些人不是你刻意去忘記就會消失。

曾念敏看到了于曉手機中前女友的照片,于是她問他:

你還想她嗎?

于曉沉默了一會,輕輕的搖了搖頭,只是手指一晃刪除了照片。那是她最后一張照片。于曉心底說我忘記了嗎?不,我忘記了!

回去的路上,曾念敏向于曉問了好多的問題。雜七雜八的,不知道在審問什么。

比如“你知道不知道談戀愛是需要花很多錢的”之類。

無論答案是否令對方滿意,其實都是對自己的一種審視,你對我,我對你的,一種試探。

(二)途中

一天早晨,于曉突然莫名的沖動想要告訴曾念敏一件事情。他對她說:我小時候莫名其妙的喜歡過一些人,其中一些是被動地、不由自主地,也有一些是主動的、歡喜的。我對于你的喜歡是由內而外的,你的笑、你的音容時常呼喚著我,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你,我希望你能夠做我的女朋友。

曾念敏隔著電話的另外一端在笑,笑得很輕、很輕。她對他說:曉啊,追女孩子哪有那么容易的啊,還要考察哦。

倆個人認識的時間不長,也就一個多月。相對于一期四個月的時間,這就占了四分之一,足以讓兩個陌生人相知相識。更何況每個人都在尋求新的聯系。

聯系固然可敵的得過陌生,可終歸有所大的差異;于曉喜歡看書,晚上也養成了去跑步的習慣,曾念敏卻是喜歡看劇,尤其是《夜的日記》,沒見過她表現出什么對運動的喜愛。而且兩個人也不在一個學院。

(三):后來

曾念敏答應于曉晚上去跑步,只不過晚上的風有些微冷,吹得人啊無心奔跑。

兩圈之后,于曉怕她著涼。準備轉道回寢室。同時也相互你噥我語。

途徑草地卻都停頓,仿佛心有靈犀般的相坐一起。于曉跟著曾念敏一起看著《夜的日記》。起先倆人都只是并坐一道且將頭埋在自己的雙膝間。曾念敏就靠著于曉了。

感謝這風,冷冷的飄蕩在四周,時而闖過林深處,時而浮起行人發角,又迭起地擾亂昏黃燈光。來來往往的削弱天地的脈動。

最終兩個人自然而然的相靠在一起。

……

雖然早已經知道錢這個問題,但是于曉萬萬沒有想到,他是那么的不堪。

曾念敏邀請他出去玩,和她的一個閨蜜。只是談到錢,于曉終歸是退縮了。

她的閨蜜問他,是不是真的喜歡她。他說我真的喜歡啊!一個問喜歡的的人,一個回答喜歡的人。簡單地是對話,復雜的是相處。對話遠沒有想得那么簡單,相處也并沒有那么復雜。

當一個人妄自菲薄時,看一切都是困難的,盡管他知道,未來會更好。

(肆):終章

最糟糕的總是意想不到。曾念敏大概是想給于曉最后一次機會。陪他上上課。

恰巧是最后一堂高數課,于曉知道她要來。內心是壓抑不住狂喜。猶如謝安圍棋賭墅。

課上,于曉在幫她寫一份報告,而她,在玩他的手機…

鈴聲丁玲、腳步錯亂。于曉還在收拾東西。曾念敏卻一言不發的徑直走了。

還沒有意識到什么。于曉在后面追她。她不管不顧的回了寢室。也顧不上午飯。

看過手機,看見屏幕上原來和一個異性朋友的聊天記錄。于曉心中疙瘩一下。回電話給曾念敏。

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請稍后再撥!

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請稍后再撥!

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請稍后再撥!

……

輕巧的女聲,沉重的擊在他心上。

他決定還是去她的宿舍樓下,好在只是二樓。他想她會聽得到的,但是她沒有。

很久以后,她很平靜的說,我不是備胎吧。輕描淡寫的樣子,像把刀直刺刺的進到于曉心里。

疏遠了的人,再怎么彌補也不過是欲蓋彌彰。

于曉明白了什么,沒有激烈的告別爭吵。畢竟什么都沒有發生。發生的都是陌生人。唯獨他要告訴她真的只是不該在此時相遇!

不懂的不夠,不夠的不懂。就像交際的路線還是要分開。或許某一個重點又可以碰著。然后分開,碰著,分開。

最后,于曉還是一個人跑步,一個人,一個人?

有節奏的步伐響起在深沉的夜色里,昏黃的燈連起一片歡聲笑語。或許飛機會代替星星,人聲鼎沸會代替天地蒼茫。

于曉知道,于曉不知道。他只是按班就部的繼續他的奔跑。在這夜里,在這平常的夜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