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微信公眾號的編輯器,能夠排出比簡書更好的版式。(哪怕簡書有markdown)
你可以選擇看微信公眾號的版本,特別是在手機端。
而且這期寫的是設計,更建議看微信版。
設計小基礎
the best way to understand
what's happening in design projects
is to learn a few basic design concepts
最近在自學設計,有朋友就問,「有沒有什么很基礎的,一看就能明白的可以拿出來分享呀?」
「誒~ 有~」
于是就有了這篇文章。它試圖簡單的說明:
- 設計的「視覺層次」與「間距」
- C.R.A.P 法則
- 基本的顏色知識
視覺層次 - Visual Hierarchy
Visual hierarchy refers to the arrangement or presentation of elements in a way that implies importance.
via **Wikipedia **
通過對元素的安排與展示,指示出重點是什么。
看完上面那句話,你能發現它是被設計過的么?
我在「安排」、「展示」、「重點」三個詞上,用了更深的「顏色」,以暗示,那三個詞是那句話的重點。
為什么要這么做?
因為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我假定讀者并不會逐字逐句的看文章,而更多的是,「溜一眼,找重點」。
所以:
通過對視覺層次的設計,引導觀看者更高效的看到重點。
下面我們來看張圖:
圖中有 3 個元素:
- Headine
- Logo
- Button
你應該能夠發現,Headine 是圖片中最重要的元素。因為:
- 它的顏色最深
- 黑色,與背景的白色,有最鮮明的對比
- 它的「塊頭」最大,而且最粗
- 它被安排在整個圖的正中間
- 那其他 2 個元素,就留給你去思考嘍~
間距 - Spacing
間距對于設計的意義,就像標點符號對于句子一樣。
WHATTHEFUCKAMIREADING? ( You see? )
來看張圖:
你應該能感受到,右邊那部分,有更好的可讀性。因為標題和段落之間,多了一些間隔。
再看一張圖:
請想一想:
- 如果每個按鍵之間靠得太緊 或者 太疏離,你敲擊時的體驗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 如果 delete 離它左邊的按鍵再近一點會發生什么?
- 為什么 delete 右邊的間距要加大?
貼士 - 間距可以帶來:
- 邏輯上的清晰明朗
- 視覺上的易識別、易閱讀
- 更好的使用體驗
四大基本原則 - C.R.A.P
C.R.A.P 指的是:
對比 - Contrast
**重復 **- Repetition
對齊 - Alignment
親密 - Proximity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對比 - Contrast
If two items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then make them different. Really different.
via **@Robin Williams **
- 既然不相同,那就徹底點!
「對比」對于視覺層次來說非常重要,它用強烈的方式,抓人眼球,力求重點「與眾不同,脫穎而出」。
看圖:
請想一想,是什么在造成對比?
貼士 - 通過對它們的設計可以制造對比:
- 字體
- 顏色
- 大小
- 線寬
- 形狀
- 空間
......
重復 - Repetition
Repeat some aspect of the desig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iece.
via @Robin Williams
- 設計的某些方面需要在整個作品中重復出現
但請留意,重復的意義,不僅僅是簡單的重復出現;也不僅僅是「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重復的意義在于:
- 制造「一致性」
- 而這種一致性,會提升「認知度」
什么意思?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相信你能看出圖中的重復,你下意識的也會預期到,下一個章節,你還會看到相同的樣式。你不需要看完文章,就能對文章的架構方式有一定的認知和預估。
另外,要避免太多地重復一個元素:
- 重復太多會讓人覺得枯燥
- 要注重「對比」的價值
又到上圖時間:
- 左邊的叫 Duplication - 復用
- 右邊的才叫 Repetition - 重復
你能發現,右邊那部分,把「重復」和「對比」用在一起了么?
貼士 - 通過對它們的設計可以制造重復:
- 字體
- 顏色
- 大小
- 線寬
- 格式
- 設計要素
- 項目符號
- 空間關系
......
對齊 - Alignment
Nothing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page arbitrarily. Every item should have a visual connection with something else on the page.
via @Robin Williams
任何元素都不能隨意擺放
每個元素應當與另外一個元素存在某種視覺聯系
「對齊」能帶來整齊與條理。而整潔,是美的基礎。
還是看圖:
你應該能清晰的發現,右邊的部分,更為規整,也更易瀏覽。
但實際上要用好「對齊」,也并不那么容易。
讓我們來看一個「上古時代」的實例:
- 上圖是 2012 年 5 月份,安卓系統的「設置頁面」
- 下圖是 Dropbox 設計師 Morgan Knutson 修改過后的頁面
- 通過對 柵格系統(grid systerm)的重新設計,讓對齊的方式更為簡潔
簡單的來說,你看到了更少用來對齊的輔助線。當這些輔助線去掉之后,你看到的是更簡潔的設計。
下面請腦補一下 iOS 設置頁面的對齊輔助線吧~
親密 - Proximity
You group related items together, move them physically close to each other so that related items are seen as one cohesive group rather than a bunch of unrelated bits.
via @Robin Williams
- 把相關的元素分在同一個組合里
- 而不是讓它們各自散落看上去毫無聯系
看圖啦:
「親密」的操作方式在于「分組」,而「分組」的意義是在于帶來「清晰明確」,從而提高理解「速度」,降低行為「成本」。
講兩個實際例子,你會瞬間明白:
超市里,各種各樣的薯片被放在一起;各種各樣的飲料也被放在一起。你遠遠看到一堆薯片 / 飲料的時候,你就知道,你要找的那個口味的,就在那一堆里面。
反過來看上古時代的菜市場,當魚類、肉類、蔬菜的攤位混在一起的時候,買菜的人往往要花更多的時間提著袋子找尋、穿梭、比價,整個環境就更為臟亂差了。
C.R.A.P 精要
對比 - 突出重點
重復 - 一致性
**對齊 ** - 整潔
親密 - 加速理解
基本的顏色知識
說真的,顏色這一部分,是這篇稿子推遲了很久的主要原因。顏色的知識非常的繁復,我一直在躊躇,到底寫到哪個度,才是合適的。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吧。
關于顏色,如果你只能記住一件事情,那么我希望是這一件:
- 顏色是相對的
看圖:
中間那 3 個綠色的正方形,雖然看上去用的是不同的綠色,但真的,是相同的。
所以,不要單獨的去看顏色,特別是在買衣服的時候,要想想搭配。顏色,是相對的。
接下來:
- 顏色可以激發情緒
- 但也要放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考量
如果你特別有興趣了解,請看下圖:
但是日常的,我覺得知道下面這些,應該夠了:
- 紅色:激情、愛意、憤怒
- 橙色:能量、幸福、活力
- 黃色:幸福、希望、謊言
- 綠色:新的開始、富裕、自然
- 藍色:平靜、責任、悲傷
- 紫色:創造力、高貴、富有
- 黑色:迷幻、優雅、邪惡
- 灰色:變幻無常、保守、拘謹
- 白色:純潔、干凈、貞潔
- 棕色:自然、安全、虔誠、遲緩
- 米褐色:保守、虔誠、遲緩
- 奶油色:平靜、優雅、純潔
最后要說的是:
- 色輪及基本的搭配
色輪的基礎是黃、紅和藍 3 種顏色,它們被稱為三原色 (primary color)。它們為什么特別?因為,他們混合起來可以得到其他顏色,但沒有辦法通過混合其他顏色來得到純黃、純紅或純藍。
三原色中有個經典搭配,我想你一看就會明白:
接下來就用三原色來調色玩啦~
- 紅色 + 黃色 = 橙色
- 紅色 + 藍色 = 紫色
- 藍色 + 黃色 = 綠色
橙色,紫色,綠色這三個新調出來的顏色,稱為,三間色 / 二次色(secondary color)。接著調下去,我們就會得到剩下的 6 個三次色(tertiary color)。也就得到了色輪(color wheel)的基礎 12 色。
根據色輪,可以得到一些搭配方式,最基本的有下面 3 種:
- 互補 - 色輪中正對面的 2 個顏色
- 類似 - 色輪中相鄰近的 3 個顏色
- 三色組 - 色輪中彼此間隔 120° 的 3 個顏色
這張組圖,從上至下,分別代表了這 3 種方式:
可能有點抽象,舉 3 個現實中「互補」的例子:
- 藍色 & 橙色互補 - 荷蘭隊球衣
黃色 & 紫色互補 - 湖人隊球衣
紅色和綠色互補 - 股市
圖我就不忍心放了...你們懂的...
顏色精要
- 顏色是相對的
- 顏色可以激發情緒
- 通過了解色輪,可以了解顏色搭配
Who is Jarrod Drysale?
- 是啦,文章里沒提到這個人
- 但文章里每個章節,都用了他的圖
- 他寫了 Bootstrapping Design: The design eBook for bootsrappers, founders, and hackers
- 寫這篇文章借鑒了他的寫作架構
Who is Robin Williams?
- 她提出了 C.R.A.P
- 她寫了 *The Non-Designer's Design Book, *即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
- The Non-Designer 是一個系列,即《寫給大家看的XXX》
后記
其實想用區區 2000 多字,把這些基本講到位,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行。也不知道你看到這里,是否能有一個大概的概念。如果有,就真的太好了。
另外,顏色這一部分,算是沒有寫完的;字體這一部分,也是只字未提。一方面是因為要寫的太多,怕文章過長;一方面也是想給以后留個念想。
What is By?
By的主要邏輯是:Select. By. Someone.
選(Select)某個主題
由(By)某個人
分享有意思的信息
及相關的人物(Someone)
有興趣可以關注 By 的公眾賬號,目前 By 暫時選定的 4 個領域為:
Desgin | Startup | Management | Cool Tools
Bye By~
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