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腳步越走越近,可疫情形勢卻依舊很嚴峻,面臨春節流動性大、人員聚集活動多等問題,寧波市發布了很多防控措施,倡導外地員工留甬過年,非必要在甬人員不出寧波大市等舉措。
公司也對留甬過年的發放堅守崗位紅包、開門紅包,錯峰帶薪休假等福利。“每逢佳節倍思親”,公司還考慮到游子歸心似箭,征集并落實中層以上干部結對關懷留甬員工,向員工家人寄新年賀卡、一封家書征集活動,希望通過這些溫暖的小行動治愈大家充滿鄉愁的心。
作為土生土長的寧波人,第一次離家可能只是自己的家到自己的小家的距離。背井離鄉獨立面對孤獨和寂寞,很多人都說理解,可真的讓我去詮釋這份情感,真的難以真正理解更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好像是每個在外游子的使命,有首歌唱的真好:媽在家就在,團圓和年味永遠是每一個春節繞不開的主旋律。
現在交通很便利,好多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車,“一踩油門”忽的拉近了彼此回家的路,可今年回家的路似乎變得有些漫長,回不回家這個單項選擇,對每個游子來說很難抉擇,“今年你回家嗎?”這個是最近被問及最多,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一直以來寧波是一座充滿愛和包容的城市,我們隔空喊你:留在寧波的你,留下來和寧波一起過年!
一個電話可以把千里之外的人連在了一起,聯系變得簡單便捷,而長久以來的書信被視頻、微信替代,云拜年似乎成了一種新名詞。
······
心近了,那么家就近了。
你今年回家嗎?一下子拉開了彼此的話題,也拉近了我與同事之間的距離。
我:街道總工會在征集一封家書活動,你參加一個唄!
她:有啥好寫咯,我又沒寫咯這種東西咯,沒話沒話,不寫不寫我不會寫。
我:沒關系,你想對你父母說什么就寫什么,不會寫你口述我給你記錄。
······
也因為這個主題,讓我從另一視角看到聽到感受到離家的真正滋味!
人物專訪(一):貴州兒媳
口述:其實我的爸爸媽媽不是你們說的爸爸媽媽,他們是我老公的爸爸媽媽。你們寧波人叫公公婆婆,我們貴州人叫爸爸媽媽。我自己的爸爸媽媽老早都死了,他們就是我的爸爸媽媽,他們對我就像親閨女。我想對他們說:我回不去了,對不起你們!
她的公婆已經七十幾了,按她說見一次面少一次,二老的身體又不是特別好,她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出門打工實屬無奈,無法團圓很難過。
其實在很早時候她就給二老準備了新衣服,本來是打算回去親手交給他們的。
說著說著她已淚流滿面,我也淚珠在眼眶打轉。我如鯁在喉,此刻安慰的話顯得無力又蒼白。我熱情的伸開雙臂,輕輕拍拍她的背安慰:不難過,不難過,我給你一個溫暖的抱抱!
她:不難過不難過。告訴他們我們在外面都很好,不要牽掛我們。我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他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百善孝為先,她是眾多人的一個縮影。我相信:愛是會傳遞的!
人物專訪(二):河南人
我:你有話對你父母說嗎?
他:我在外很好,不要牽掛,你們要注意身體。
我:你沒有其他話跟他們說嗎?
他:沒了。
我:你以前有給你父母寫過信嗎?
他:沒,沒。
我:你平常有跟你父母通電話嗎?
他:有。
我:那最近一次的電話是什么時候,你父母知道你不回去嗎?
沉默,不吭聲。
許久他抬起頭來說:好久沒打了,自從決定不回去,我就沒打過。我不知道怎么說,怕他們問回不回去?什么時候回?而自己又不敢告訴他們自己不回去的決定,怕他們傷心難過。
他說話的樣子像極了犯了錯的孩子,怕謊言如泡泡般一下就破了。最后他說:先瞞著吧,到時再說。
其實他來我們公司才1個月,我想沒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一般到年末是沒人愿意跳槽的。
很多在外的游子對父母都選擇報喜不報憂!“我很好”這是一句寬慰話,為人子女的他們其實還有一個身份:他人父母。
誰愿意把自個的孩子當成留守兒童?
而一封家書的意義是信連著心,捎去我們的牽掛和思念,讓明信片那端的親人多一份期待和幸運。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未來可期!
***節選部分信件內容***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我很想回家,想你們,想和你們一起過一個團團圓圓的節日。
這幾天我一直不敢跟你們打電話,怕和你們說話,怕你們問我,問我回不回家?什么時候回?
其實想到過年不能回家,心里還是很傷心的,因為對家對你們十分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