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出去培訓,講座結束,老師都會留時間交流討論。有任何不明白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我回憶了下,我似乎從來沒提過問題。
kk英語有個答疑時間,任何學習疑問,花花老師都會解答。學習了兩期,我從來沒有使用過。
能不能提出問題,以及會不會提問題,這都直接反應著一個人的思維狀態。
我發現自己所欠缺的,不會提問題。講座結束,沒有問題,僅僅停留在對知識的贊同這一層面,沒有再進一步思考,從而轉化成自己的內容。我的英語學習也是如此,造成了進步的速度緩慢。
剛好自己任教的學科對發現問題有比較高的要求,與孩子一起學著成長和進步。
1.問題來源于生活。
留心觀察生活,會發現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問題。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那是他深入思考“蘋果為什么會往地下掉”,并用實際行動,探索問題中的奧秘。
很多稀松平常的事,也不妨換個角度想,看見鴨子在游水,想想:為什么鴨子可以游,而小雞不行了?
從一些細小的事物開始,培養學生的問題習慣。
2.猜測問題
有了問題,我們就需要解決。在對待問題,還沒有方案的時候,不妨對它進行假設。圍繞問題可能產生的可能性,有根據地猜測。漫無目的,胡思亂想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把可能發生的事情,列出1234來,然后再逐一考慮該如何做。
3.解決方案
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心中有方案。列出一個計劃,比如,使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需要多少時間和金錢,是自己單打獨斗,還是要尋求幫助等等。
“磨刀不誤砍柴工”,前期做好各種準備,可以避免我們走彎路,也為我們節約時間,以及避免因為挫折所帶來的壓力和煩惱。
問題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多想想,多問問,離這個世界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