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去,那就第一時間拒絕,無論別人怎么說都別去。我最討厭那種心里不想去,全表現在臉上,但最終還是會權衡利弊妥協的人。
郝回歸很討厭和領導們吃飯,看著其他同事從頭到尾拍領導的馬屁,覺得純粹是浪費自己的時間。但是思索再三,還是決定去了。在宴會上,他表現出一副很不開心的樣子,也幾乎不與在坐的同事聊天。教英語的Miss Yang在餐桌上注意到了他的外在表現。宴會一結束,她就主動對郝回歸如是說。
郝回歸是屬于那種半推半就性格的人。這種半推半就,看似是顧全大局,總想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其實都是做了衡量之后的決定,是退而求其次的結果。這種決定大多數并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同時也委屈了自己。
突然想起《戰狼2》上映的那段日子。有一次,部門組織團體活動,說是集體去電影院看。起初,我是拒絕的,因為在這之前我已經看過一遍,盡管影片確實很贊,但對于我來講,已經刷過一遍了,就沒有再刷一遍的必要。而且我是計劃下班后回家做完飯,鍛煉身體,然后看會兒書。然而,由于我的拒絕態度太過于委婉或者溫和,力度不夠。我想到不能因為自己而影響了團體活動(自己想的太多,把自己看的過于重要了。。) ,半推半就,猶猶豫豫,最終還是下班后跟著部門同事一起去電影院了。
看似是一件小事,因為我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那天晚上后來發生的一些杯具都讓我的心情變得很糟糕。
不能說就因為沒有拒絕,去看了場電影,就否定自己如何如何,仿佛有小題大做之嫌。但是我確實挺羨慕那些勇敢say No 的人,他們有自己的處事原則,他們不違背自己的初衷,堅持自己的意愿,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朝著自己的目標一路向前。
有時候不禁在想,我們為什么怕拒絕?
除了礙于面子,我們是怕自己的拒絕,讓別人失望,而別人的失望造成了自責,我們為了不過多的自責或者推后這份自責,我們選擇了不拒絕。 久而久之,我們可能會違背初衷,偏離目標,讓生活變得一團麻。
不糾結,學會適當拒絕,開心了自己,也輕松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