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上說,是有什么樣特征的人的群體,才有什么樣的制度出現,不可能會出現此類情況: 在某一個特征的人的社會群體里,竟然創造出了一個獨立于這個群體之上的制度,外部引進都不可能。制度;人群。后者邏輯先在才行,是后者保證了前者能現實性地存在。制度論漠視人群或者社會的現實存在。剁下大腿接義肢,不是治療小兒麻痹癥的選項。
有什么特征的群體價值取向,就有反映內化在群體的價值觀念,非此觀念內的任何改動,都是異己的存在物。以地球中心論為觀念的社會里,太陽中心論就是魔鬼,這無關乎先不先進落不落后。只要觀念現實地占統治地位,得以后世證明是真理的真理照樣是此觀念下的謬論,且那個觀念下的社會和人群,并不以踢飛真理而深陷苦難,因為人們就那樣活著。理想主義者總是把改造人和社會觀念的工作想得極為簡單和幼稚,并以群體不接受此方案而慨嘆啟蒙之難、民愚之深,殊不知,他自己是最該啟啟蒙的夢中客。
凡是不符合觀念判斷下的先進,它最有資格活在未來,但是,單單就不符合在當下活。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頭皮屑不會是問題,人們視而不見,為什么?因為怎么去掉頭皮屑沒有進入社會生活。海飛絲一出現,頭皮屑才有了,而恰恰不是因為有了頭皮屑才有海飛絲。舒服地進入群體生活中的海飛絲,創造了頭皮屑的現實存在,才使得洗去頭皮屑成了可以接受的觀念而根深蒂固。
好視力不是看見一個世界的保證。不構成一個觀念,有,也是沒有,好,就是不好。——只有先提供一個人人喜歡而缺了它便不可的東西,在這個東西為前提的觀念才得以形成,進而,才會產生一個自然而然的缺其不可的制度。提供制度,等于提供新的、有異于觀念的限制與規定,它讓人們直接的感受是不自由,進而便是對它的抵觸與反對。制度的這個特征,從根源上就不是觀念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