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別想要一個自己獨立的冰箱,屯上自己和老頭子各自喜歡的食物,每天去超市買新鮮蔬菜、水果。做飯的時候從冰箱里拿出備好的材料,親眼看著它們變成自己做出來的好吃的菜(當然,現在的廚藝離好吃還差十萬八千里,除了自己和最親近的人愿意吃我做的菜,不,準確說來是我敢放心大膽做以外,別人我是不敢下手做的),就覺得,C'est la vie! (這就是生活)。黃磊在《冰箱》里有句話我一直記著——在外面什么都是假的,回到家跟家人吃頓飯才是真的。這句話我不認為自己完全認同,但是自己親手做頓熱騰騰的飯,和家人、戀人坐在一起慢慢吃完的實在踏實的幸福感是獨一無二的。
我身上的矛盾感的體現其實也和做飯有關。身邊的人都覺得我是一個性情浪漫隨意、自在瀟灑不愛受拘束的人。我不拒絕這飛來的“人設”,事實上我確實喜歡到處游蕩,過“不安穩”的日子,至少現在還年輕力壯,是這樣想的。不過我也喜歡在廚房忙活,最喜歡的是洗碗和切菜。所以也有人說我很居家。我想過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覺得它們并不沖突,甚至有一定的關聯。自在隨行和自己做飯都具有很強的自主自我意識,在這兩種狀態里,都有專注于與自己相處、與物的相處。比如說到處走走就是在和身邊變換的環境相處,同時,又在觀察自己在這個環境當中的反應和變化;那在廚房的時候,人要和廚具、火溫、食材、水、廢料污垢等很生活化的事物相處,在這個相對狹小的時空范圍內你又會觀察到自己對眼前一切事物的反應和變化。
我個人很喜歡這樣的矛盾狀態。除此之外,我也偏向于欣賞一些別人或別的事物自身存在的矛盾感。比如一個看似不怎么愛說話的人,有時候反反復復的會很話癆;比如……;哦呦,一下子想不起來了,世間有不少集多重矛盾于一身的人、事、物,這樣的矛盾體往往閃著光、有美感,需要被記住、被觀察、被咀嚼,提煉其美感,糅進自身的生命里,讓自己成為很美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