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乾齋:漫談《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這篇是道德經中經常用到的章節,充滿了辯證法,同時也被說成為陰謀論,千百年來,被這樣或正或反的運用著,或被點贊,或被咒罵,這也符合歷史的周期變化,不同時期,不同人自然也會有不同的結局。中國的陰陽哲學又一次證明了它的高明。

一陰一陽謂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老子在這章的大半篇幅都是在舉例子,說明陰和陽的關系。陰陽是一對矛盾體,也是統一體,它們就如同事物的兩極,任何事物只要到了極的位置,緊接著必然的往反方向運用,這已經是千百年經過無數次驗證的真理了。

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列舉很多,比如,人到了中年以后,緊接著必然是身體機能的下滑,我們形容年富力強之時,都是在這個階段。

人到了老年,又是一個極端,這個時候的轉折,就是轉世重生!

花無百日紅,人生的事業也是這樣,在陰陽的周期律中,跌宕起伏。

老子講,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就是在總結了。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覺察的。這種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人生也好,事業也罷,王朝也如是,在鼎盛的時期,一切都順利之時,往往都是一些不重大,不起眼的小事作為導火索,引發衰敗的開始,這就是周期律。

一個最近的例子,美國從一家獨大的帝國,自從經歷了戊子年的金融危機后,就開始了它不斷的下滑的局面。

所有的衰敗都是從強到弱,所有的復興都是從弱到強。柔弱就是這樣勝剛強。

魚不可脫于淵。這是一句大白話,只需一點常識就能知道,魚兒離不開水,這是它們生存的環境,就如同人離不開空氣。

這里有一個疑問,為何不是水,而是淵呢?淵與水的區別是巨大的,深而不見底,孕育萬物,是淵的特征,海不辭細流,故能成其大。越是這樣的大而深的環境,才能有魚躍龍門的可能。同樣因為這樣大而深的環境,才能藏得住,存活下來。

說的再明白一些,事物在未成之時,有一個保證它生存的庇護所是頭等大事。人在未成之時,低調,謙卑,甚至隱藏,是為了避免打擊的有效方式,不把自己放在聚光燈下,被攻擊的機會也就小很多。

到了機會成熟之時,有一個足夠大的舞臺去展現自己,實現鯉魚躍龍門之時,一個這樣大環境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一正一反的妙用,也是一陰一陽的體現。同樣一個淵,在不同時期作用截然相反。但同樣至關重要。

國之利器,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核心競爭力,是一招制勝的法寶。

大到國家的核武器,小到個人的一項技能,這些都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這個社會,有一些人靠關系渠道掙錢,有些人靠技術掙錢,有些靠臉掙錢,等等,各有各的核心競爭力。

不可以示人,也是大白話。這些核心的東西,就如同財富一樣,中國的古語就是“財不露白”,還有一句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一旦放到臺面上,隨之而來的就是層層危機了。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也是這樣來做的。凡是我們人為有價值的,都會藏好,保護好,從財物,到重要的人,再到一個點子,創意,都是這樣做的。

我們的古人在遙遠的春秋時期,就明明白白說明了這些。這就是智慧。

陰陽之理,貫穿始終。辯證之道,比比皆是,讀書可以明理,同時也要舉一反三,更要在不同的時代,以時代的需要和眼光去辯證運用,否則此書早就該消亡了。

道和理是不變的,變的是各種各樣的人間現象,以不變應萬變,即是終極奧義,也是樸實的自然規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果需要原文檔(因文體限制,部分表格無法呈現)請聯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醫仲景協會整理收集 《內經選...
    陶墨閱讀 34,826評論 0 33
  • 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閱讀: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陽_1332閱讀 183,673評論 4 81
  • 土生土長于農村,15歲才完全離開到縣城讀高中。大都市里生活了六年,最后又回到了農村。 常言道,...
    小黎笑笑閱讀 190評論 0 0
  • 中午上課前打算去洗個熱水澡去去寒……悲劇了,困衛生間出不來。舍友劃破門下面的擋板給我送來手機,衣服,還有毛拖鞋,還...
    尖嘴泥閱讀 124評論 0 0
  • Danielle Pedersen,美國手工藝設計師,現居加州,她擅長用陶土捏制各種動物造型的小玩偶。休憩的小鹿、...
    Lenka_su閱讀 521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