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朋友跟我說,她想去歐洲留學。我對她的這一決定感到非常吃驚。因為她在兩年前新交了個男朋友,而且兩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按照原本的設想,她應該會在今年完婚。可是過了不到兩年時間,她怎么就選擇出國讀書這條路了嗎?我百思不得其解。
她接著在微信上發來幾句話,其實我們有半年時間都沒怎么聯系了。而且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自己跟他沒話說。以前我媽媽盼我早日嫁人,而且覺得找自己的同學結婚,家離得比較近,知根知底比較合適。可是現在她也支持我的決定,覺得我男朋友和我之間根本不合適。
在我的印象里,我這個朋友雖然表面上有時候表現出來一些男孩子的特質,比如大聲講笑話,或者跟男孩子都可以打成一片。但其實她是一個非常喜歡家庭氛圍的人,也是一個在男朋友面前會很容易失去自我的人。她可以為男朋友織毛衣、織圍巾,也可以每天在家里給男朋友做飯、洗衣服。
她的第一個男朋友是大學同學,可是兩人戀愛四年,最終還是沒能逃脫畢業即分手的魔咒。這次的分手事件對她的打擊非常大,又加上那段時間里她自己的家里發生重大變故,所以曾經有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她找不到生活的方向。那時的她,就一門心思備考繼續進修,可是沒成想考試成績不理想,只能調劑到一所不怎么知名的學校里。
看著自己在學校里應該是學不到太多東西,于是她又起了一個念頭,就是自己經營店鋪。因為家里的經濟條件還不錯。在媽媽的支持下,她終于在家鄉開了一家自己的店鋪。因為售賣的東西全是女孩子的首飾、化妝品、包包、配飾一類的東西,而且因為店鋪開在商業街區,附近也有一些學校。所以來往的人群很多,經營效果還不錯。三四年下來,她自己也小有積蓄。但是唯一讓她感到不安的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媽媽的強勢催婚讓她很著急。再加上因為第一次戀愛結果的不如意讓她也非常希望找到一個男朋友可以依靠。于是,她選擇了和自己的高中同學相戀。
其實兩人的相愛也有客觀條件的限制,因為是異地,男孩在上海工作,而我朋友在家鄉開店。雖然我朋友的時間比較自由,也可以利用空閑的時間到上海來跟男生約會相聚。剛開始確定關系的時候,她也經常是這么做的。那時候,我看到她跟男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就儼然是一副幸福的小女人模樣。兩人一起逛超市,下班后一起做飯,看綜藝,聊天。
那時候她的狀態讓我相信,其實距離并不是戀愛的阻礙。
可是當她告訴我分手的消息時,我是不太相信這件事情的。后來她跟我分析自己的想法。她說自己是一個對別人依賴感很強的人。當時跟這位男生在一起,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兩人都處在失戀期,很需要人來陪伴,當時甚至有在一起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想去領結婚證的沖動。可是經過兩年時間的相處,她發現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男生雖然是待在一線城市,但是卻沒有一點事業心,平時的工作就純粹是混日子,從來不為自己做職業規劃,也從來不考慮未來的生活走向。而我朋友卻是一個典型的為了經營自己的事業甚至憂心得睡不著覺的人。她會利用業余的時間學習攝影、外語、花藝等各項技能,用心完善自己。
年深日久,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罅隙自然越來越大。朋友說,兩個人半年以來幾乎都沒過交流和溝通,看來這也絕不是偶然。
我朋友說,以前不懂愛情的時候,覺得寂寞的時候有人相伴就是最好的結局,可是現在發現,寂寞永遠都是自己的,好的愛情不一定是時時相伴,卻一定是刻刻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