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時節恰逢芒種,杭州下了一場淅淅瀝瀝的雨,仿佛宣告梅雨季節也到來了。
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果然,今日云銷雨霽,夏天的晴朗一個早就回來了。
高考也終于來了。
有一件小事叫——送飯
前不久有記者在校門口采訪一批父母,他們做著同一件事——保證到飯點時要捧著孩子愛吃的菜,趁熱送到孩子手里,看他們一口一口,來不及多說幾句孩子又轉身走進了大門。
我猜測,這些父母看著孩子,大概就是心疼罷。
如果這場博弈里面有一員是你的孩子,你會堅持三天或者五天十天,給孩子送飯嗎?
會。
擔心孩子天熱吃不下食堂的飯菜。
怕孩子不小心吃壞了肚子,影響考試。
希望孩子免去排隊買飯菜的時間,可以更快投入復習。
想給孩子送去自己的關心,也能趁機鼓勵、叮囑幾句……
不會。
平時都是自己管吃喝的,不用太緊張.
送飯菜對孩子成績會有幫助嗎?
顯得矯情,會影響孩子情緒。不如讓他好好顧自己復習。
我們鼓勵再多也沒用啊,都要靠自己的。
我們要上班哪有空,更何況天這么熱……
觀點莫不過兩種,理由也躲不過這些。
各自父母有自己的考慮,不做評判之類的。
而我想,沒有一個孩子不渴望父母溫柔的愛。
當年高考的時候,我們班也有小半同學的媽媽、奶奶或阿姨,會候著飯點到了教室門口。他們接過飯菜,在他們臉上看到的是——“幸福”。
那一刻他們可以忘記自己身負重任,將赴殘酷的考場,只是把頭埋進熟悉的味道,看著熟悉的菜色,聽著熟悉的聲音說:“都是你愛吃的,你看,快去吃吧,媽媽在這等你吃完。”怎的心里會不溫暖呢?
有時候遇上家長送來小點心,他們會分給身邊的同學吃。同學們總是都說一樣的話:“你媽媽真好,大熱天的給你送來。”“真好吃。”伴著一陣嘻嘻哈哈的笑聲,再次備戰,元氣滿滿。
18 9歲的年紀
其實也還是個孩子啊,他們渴望愛,需要愛。
也許大多數的孩子,到了這個年紀,更愿意向朋友,甚至是素未謀面的人去傾訴,尋求安慰,卻和父母越來越遠,能聊的話題越來越少。面面相覷,忙著自己的朋友圈。
爸爸媽媽們,這是不是也是你們自己的模樣?
你們可愿意大方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們嗎?
相信你們也一樣緊張著孩子的緊張,焦慮著孩子的焦慮,在孩子挑燈做練習題的時候,你們也夜不能寐。
你們的神情一天比一天嚴肅;
你們的語氣一天比一天嚴厲;
你們的愛,好像一天比一天更沉重。
很多時候,作為大人,我們知道“適得其反”的道理。
想讓員工變得積極,靠懲罰制度加班規定已經不流行,要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主動拼搏。
想保證家庭成員對自己的忠誠,靠查看手機沒收銀行卡也不會奏效,要讓他們喜歡上你的笑容和贊美,才會迫不及待想要回家。
同樣
有時候父母的期望會令孩子們更添壓力和焦慮,令他們因為承受的壓力太大而不能好好思考。
千萬不要說“我們家就靠你了!”“爸爸媽媽這么辛苦不都是為了你嗎?”
這樣的愛,太過刺耳。
或許,能讓他們的壓力得到釋放的最好的方式
是告訴他們,
“我愛你”。
“我希望你能取得好的成績,也相信你已經付出很大努力。”
是告訴他們
“無論發生什么事,爸爸媽媽都會陪伴在左右,不用害怕。”
父母常常也無法排解自己的壓力,
所以在百忙之中要抽出空閑來為你們自己解壓
做你們能做的事情
讓自己輕松一下
把更多的正能量傳遞給孩子。
和孩子一起
在心靈、肉體和情緒上統統做好準備
包括也許面對失望、失敗。
天下的爸爸媽媽都是一樣的,愛孩子,希望孩子好。
不要吝嗇,示個好意吧。
趁孩子還未長大,多給一點愛,前進的路上他們會因此而走得更有自信。
爸爸對我說
最近重新開始上班,前兩周爸爸媽媽每天給我發消息問我“下班了沒?”,“飯吃了嗎?”。“工作還行嗎?”,“今天的文章寫出來了嗎?”,“慢慢想”,“加油囡囡”,“坐上公交車了嗎?”,“到家了嗎?”……
像極了熱戀時的男生對女生的關心。
怪不得總有人說找男朋友要找像爸爸一樣的,哈哈哈哈哈哈。
那年高考,你們沒來看望我。說是覺得不需要。上一次與媽媽打電話,聊及此事,我說出了心里話。媽媽轉移了話題,說“不說這些了”。
爸爸媽媽好像終于學會了新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