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別人的現象場》學習筆記

圖片發自簡書App

記得在2年前,我在上海參加一個培訓課程,在開課的當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互動游戲,讓我們先靜坐10分鐘,只關注自己的呼吸,完全的放松自己。培訓室頓時非常安靜,這時音樂緩緩響起(我不知道是什么音樂),當我聽到音樂后,腦海中自然浮現出的畫面是,湖邊有個美麗的姑娘在洗衣,湖面小舟上有魚翁在釣魚,遠處云霧繚繞的高山,朦朧中似乎有一個頭戴斗笠的仙人在吹奏笛子,笛聲悠揚婉轉,韻味十足,讓人心曠神怡,我非常陶醉。當我正在享受那一刻的美妙時,突然有低低的抽泣聲,我不知道來自于那里的,我沒有去探究,繼續欣賞美如畫的風景,但抽泣聲越來越大,越來越近,最后嚎啕大哭,我一下子回到了培訓現場,因為哭聲就來自我旁邊的同學。

接著老師讓我們全體安靜,小聲問她看到了什么,她說看到了爸爸媽媽正在吵架,吵得特別厲害,她就站在旁邊哭。老師讓她換著自己是媽媽,然后她開始情緒非常激動,手舞足蹈,似乎掙扎得特別厲害,然后老師把自己當作父親,試著叫她的名字,她才慢慢的安靜下來,變成了自己,回到了現場。我們所有現場的人都很驚訝,為什么同一段音樂,每個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場景完全不一樣。而她是怎么了?

老師說她進入了爸爸媽媽的體驗現象場。我當時真沒理解什么是體驗,什么是現象場,今天學習了武志紅老師心理學《進入別人的現象場》,有了一點點體會,那我試著給你分享一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什么是現象場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就需要進入他的現象場,體驗到他的體驗。

現象場就是一個人的體驗和時空等環境因素的結合。

每個重大體驗,就是一個“現象”,而時空,就是現象發生時的場,它們結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現象場。當然每個特定的時空,都有很多細致的環境因素,時間、地點、認為、環境等。

二、進入他人的現象場

1、進入他人現象場的方法

進入他人的現象場,成為他人。

武志紅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我們做一個練習
—— 成為你的母親。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具體操作如下:

1)找一個寬敞的地方,站著,安靜下來,閉上眼睛,感受你的身體,如感受你雙腳踩在地上的感覺,感受你的雙手,感受你的脊柱,感受你自然而然的呼吸,放松;

2)想象母親出現在你左邊一步遠的距離。尊重第一時間出現的畫面,不要做任何頭腦上的努力,比如修改想象。那么,在這個畫面中,媽媽具體是什么樣子,她的年齡,她的衣著,她的姿勢,她的表情……看著媽媽的樣子,看得越真切越好;

3)仍然閉著眼睛,左跨一步,進入媽媽的身體,并做出媽媽的姿勢,就好像你成為了她。從現在起,你就是她;

4)睜開眼睛,以媽媽走路的姿勢走路,以媽媽說話的方式說話;

5)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自動想起,媽媽留給你的一些關鍵印象,那么,試著去體驗媽媽在這些關鍵時刻的體驗;

6)進行十分鐘后,停下來,站好,保持身體的自然直立;

7)右跨一步,離開媽媽的身體,進入你自己的身體,重新成為你自己;

8)閉上眼睛,感受你自己的身體,自然而然的呼吸,大概一兩分鐘后,睜開眼睛。練習結束。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體驗,你是怎樣的呢?

2、進入他人現象場的價值

如果我們進入了一個人的現象場,了解這個人的十個重大體驗,就深刻地碰觸到了他。

當武志紅老師進入父母的體驗現象場時,本以為對父母已經非常了解了,但這樣的練習,讓他迅速體驗到了一些極為深刻的理解,從來沒有想過的東西。然后他回家和父母好好一談,已經七十多歲的父母哭得泣不成聲,化解了他們的這份體驗。

很多人作父母體驗時,本來在和父母關系中受到很大的傷害,沒法化解,但因為體驗到父母多個重大體驗后,他們對父母有了深深的諒解。

也有的父母,進入孩子的體驗現象場,解決了孩子莫名的貪食癥。

通過進入他人的體驗現象場,設身處地體驗他的體驗,更加了解他、理解他,化解了自己的糾結,也可以化解他人的體驗。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我的學習感悟

1、我進入母親的現象場,成為“母親”

當我進入母親的現象場,首先看到的是母親穿著她常穿的波點棉綢衣服,站在一旁,討好的對著我和父親笑著,然后我進入母親的身體,然后象她一樣一瘸一拐的走路,走起來有些吃力,眉頭自然的緊鎖,一臉的焦慮,大概只有2-3分鐘,我突然離開了母親的身體,回到了自己。我不勉強自己繼續這個練習。

我知道,我抗拒做母親,她的焦慮、她的痛苦、她的自卑我非常討厭。我很清楚她生活的種種不易,都跟她1990年一場車禍有關,從此她有了殘疾人的標簽,她的不甘,她埋在心里的恨,從來無處宣泄。我害怕觸及她內心的那份痛,我也不愿意面對她曾經帶給我的傷害。

今天,我越來越理解母親,雖然沒有完全的化解她的體驗,還有我那份體驗,但總是在進步。

2、關于體驗

當我們進入別人的體驗現象場時,我們的體驗是真實的嗎?人的大腦的意識,能完全脫離對體驗的超控嗎?

我想,每個人的練習的程度不一樣,達到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樣,我們大多人不可能完全成為別人。

但通過這樣的學習、這樣的練習,對心理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了解自我、理解他人,療愈你我,給予他人最好的抱持,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7年11月11日 堅持分享第92天 對待謊言的政策,學會怎樣才能不助長謊言。 孩子撒謊時,父母會非常生氣,...
    周老師成長記錄儀閱讀 182評論 0 0
  •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骨子里讓你做一個理性人,到表面上還要讓你做一個社會人!——這就是所謂的面具吧!這也是在中國我們每...
    阿部力東閱讀 313評論 0 0
  • 文/半瞎子 云在頭頂 集結又散去 撐傘的荷,佇立在水里 鋪滿碎石子的長堤 風吹過兩岸蘆葦 吹過你紅暈的臉頰 我幻想...
    帶路閱讀 175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