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opia:腦洞大開的最高境界

不知從學生時代的何時起,也不知最初在哪里見過的這個詞,“烏托邦”,似乎從我知道這個名詞以來,就一直對他有偏見。

這三個字好美,有木有

難道是初次遇見他的語境讓我有這種感覺,亦或是聽多了旁人對他的解讀?也許都有吧。但真心說,單單就“烏托邦”或是“Utopia”這兩個詞,我內心一直懷有美好的感覺,只是與其他東西放在一塊,就不免心存偏見了。

百度百科解釋

就像這里對他的解釋一樣,言語之間不是存在一種偏見嗎?當然,也許他已被公認為“理想事物”或“不可能完成的事”的代名詞,不得不說這也是我曾經的觀點。只是當我突發奇想讀完了這本書以后,我想我或許對他應該稍稍有點改觀。


圖片發自簡書App

讀的是這個版本,因為本身不是政治有關專業出身,也對政治沒有太大興趣,只是點點的看故事去讀了這本書。不知道各版本或是各翻譯版本之間的區別,但我想大致內容還是一樣的。

先說說莫爾本人吧,托馬斯.莫爾,出生于英國一個律師家庭,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用今天的話說,算是富二代吧。然后大學考入牛津大學,起初對古典書籍感興趣(此處并不知道他具體修什么專業,猜測與語言、思想之類的有關),但是他爸爸想讓他從事律師行業,于是后來成了一名有名的律師,但他還是對古典書籍保持初心,喜歡拉丁文,希臘文,經常和朋友們一塊研究這些,這也為《烏托邦》的寫作打下基礎。其實本人對他個人的情況并不是多感興趣,只是感嘆一個富二代竟有如此平等的思想,并把一個虛無的社會構建的這么完美。論腦洞大開,我只服莫爾!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人可以仰望星辰乃至太陽,何至于竟喜歡小塊珠寶的閃閃微光。很有道理的樣子,有木有?

書中,烏托邦人對金銀的鄙視與厭惡可見一斑,

關于金銀

只是不理解,為何這么厭惡?既然那里沒有私心,一切都是公有,為何金銀不跟其他金屬一樣,為何被如此厭惡!也許莫爾還是沒有完全脫離他生活的那個社會,把對金錢的偏見帶入了理想國里。

看書到這的時候,好像去烏托邦有木有?好像去當奴隸有木有?

關于戰爭

烏托邦里有很多很多咱們無法理解的制度,也許我們跟那里差距越大,越難去理解他的制度吧。這里給看下關于戰爭的部分描述,這也是顛覆我對烏托邦人看法的一個方面。一直說烏托邦人仁義、善良,可是看到他們打仗的方式,我笑了,收買、起內訌……,這是烏托邦人打仗的法寶,而且在他們的價值觀里,這絕對是真理,我不禁要問這是仁義、善良的人的行為方式嗎?Sorry,I can't understand.

當然了,以上幾種看法或是疑惑并不能阻止我對這本書的高度評價?;蛟S有一天,烏托邦會出現在社會主義高級階段里,當然那時的社會定比烏托邦還要完美。

感慨吧,莫爾思想的超前與時代的局限,腦洞大開的最高境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話音未落 秋天就來了 它拖著大尾巴 從東頭走到西頭 弄得塵土飛揚 誰也看不清誰 最后它坐在了樹枝上 和一枚熟透的果...
    南岸風云閱讀 295評論 2 3
  • 十七歲生日那天 我得到了無價美好 那一天中午 我與母親行走在大街上 那一天中午 陽光正媚 我提著蛋糕 你拿著蠟燭 ...
    向舒閱讀 43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