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作為萌書的一員,在這里與大家分享我的讀書感悟,為此我做出以下大綱準備
主題,了解西畫與中國畫的不同特點,體會我們不同的文化思想差異。
1欣賞西畫,及西畫特點
2欣賞國畫,及國畫特點
學習觀看一幅繪畫,首要的,是愿意完全相信我們自己的眼睛。
1,西方繪畫,簡稱西畫。
包括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鉛筆畫、等許多畫種。
你不知道你想要的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因為你未選擇你的其他空白領域。
2,列舉油畫
油畫
小范圍來說
(留意透視比例是否正確,明暗陰影的多少,體積的大小,質感,空間感,色彩效果)
大范圍來說
(光影處理如何、結構合不合理、色彩是否豐富和諧、線條有沒有表現力、有沒有褶皺等塑造真實感、是否主題表現了真實生活、融入創作者的情感、畫的本質)
-第一點,構圖, 構圖基本上有這幾種:三角構圖、平行構圖和十字構圖。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林蔭樹道
第二點色彩,梵高是色彩運用大膽的一位畫家。對于向日葵的解說從向日葵色彩金黃感受了創作者生的欲望,代表堅貞充沛生命旺盛的感情。
星空中太陽一樣炙熱的黃色,憂郁的深和淺藍色彩形成強烈的對比。
第三點光影,莫奈干草堆系列,解說法國印象主義畫家的一系列畫作以及每天每季不同時間的光線的敏銳觀察而出名。
以光影大師倫勃朗的夜巡來說,將光線集中于中央兩個人,以復雜的次光描繪周圍人物因此畫面節奏變化豐富。
第四點筆觸工具配手法創造豐富肌理痕跡。作者的每一筆觸詮釋藝術觀念審美觀念及價值取向。
中西方的畫各成一體。兩者有著不同特點。
中西方繪畫在色彩運用和對色彩的感受上顯然有所不同。
中國傳統的繪畫是以墨調色
中國古代畫論中認為,墨具有五色:焦濃、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為六彩:黑、白、干、濕、濃、淡。
所謂水墨畫,,控制水分的多少就體現了畫家的水平,還有水墨畫的用筆也很關鍵,側峰,運轉,點,涂,也是很關鍵的
中國畫的特點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美學觀念,
天人合一
自然樸素
返璞歸真
唯美,
散點透視,
更重要的胸有成竹一筆下,傳神生動。
徐悲鴻,竹林仕女
仕女是代表美麗聰慧的女子,女子的柔情摸著竹葉在思量著什么,似乎在等著戀人。
竹子整體的分布讓人覺得舒服
徐悲鴻,奔馬圖
把馬奔跑的動態展現出來,讓人覺得馬很強壯,從濃重的墨色和大塊肌肉感受回歸自然的野性力量。
擴展
4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
其實人臉孔的周圍并無此線,
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
又如畫一曲尺形線表示人的鼻頭,
其實鼻頭上也并無此線
,此線是鼻與臉的界線。
又如山水、花卉等,實物上都沒有線,
而畫家盛用線條。山水中的線條特名為“皴法”。皴法代表山石,峰巒和樹身表皮的脈絡紋理。上圖為富春山居圖。
人物中的線條特名為“衣褶”。
回歸主題
中西方繪畫的區別,西方最初的源頭是古希臘與古羅馬,我們每個人都會為他們對人物深入細膩的刻畫,和諧雅致的色彩和高超精妙的寫實手法感感嘆,雅致色彩,或莊重樸實或沉雄壯闊。西方繪畫是在仿,描摹,仿造事物,偏具象。
中國話在寫,表現精神,偏抽象。
而且總是空白運用,用紙為宣紙,與西方不同,中國畫還講究意境,書畫同源,書畫同法。
中國人感性主義傳統和一元論的世界觀與西方人理性主義傳統和二元論的世界觀是相對性的,中國人認為人與自然是統一講究天人合一,道家的天下不變,道亦不變就是這種思想的真實體現,
西方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是古希臘藝術的靈感源泉,
在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的背后是天人兩分的二元論宇宙觀,
西方人喜歡主動出擊,暴露張揚,而他們的畫具有神秘色彩與悲劇感,中國則用象征的手法用暗示比喻手段,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畫面。
我之所以要講這個主題是因為,這個幾乎是美術老師最想考,最脫口而出的話題,我已經被兩個不同的美術老師提問過,所以
最后總結,一股沖勁還需要思考的眼睛,道理不一定最可以幫助你戰勝自己
當然如果累了,就看看搞笑或者好看的名畫,他們的表情通常耐人尋味,我的分享完畢
說到這里其實只是藝術的其中一點小知識,我的分享或許沒有妙語連珠,但我是希望,有其中一些人可以感到藝術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