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商品才需要標簽

社會和媒體給我們90后貼了許多標簽,90后是敢愛敢恨、宅、具有娛樂精神、反孤獨的一代。倘若讓我給90后一個標簽,我反而覺得90后是最抗“標簽化”的一代。

01

我的一個朋友吳瓊,和無窮諧音,平日里我都叫她小窮。175的個子,練過舞蹈,會談鋼琴,完全符合廣大男性找女票的三個標準,大波浪長頭發的。

小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許久未見我們約好去吃火鍋,原本我很餓的,再加上我們好久沒見,點餐的時候我就點了許多,她勸我說,知道你的食量,少點一些吧。我信心滿滿地說,我感覺我能吃掉一座山。

等食物上來,我看著鋪滿桌子的食材,我就飽了一半,最后我好像吃得都沒她多。

她舉著一盤苕粉說,都是你點的,給我吃光!我看著桌上還剩下一盤絲毫沒動過的肥牛,捂著肚子求饒。

她看我實在吃不下去了,她說,那好吧。她叫來服務員,你好,給我拿幾個袋子可以嗎?

我詫異地問,你是要打包嗎?

她回答我說,怎么?誰讓你這么弱。

02

我的另一個朋友韓富,我都叫他大富,個字高,長得還特別兇,頭發根根直立,走起路帶風,不熟的時候我都不敢和他說話。

可現實是我們每次去市里玩,吃飯,他搶著結賬,上網,他總是給我們買水,打車,他自覺坐在副駕駛的位置。

我在朋友中扮演樹洞的角色。有一天小窮告訴我,她再也受不別人給她的標簽了。

我說,怎么了,大小姐,你這么有錢,你用錢砸到她們閉嘴。

然后,她讓我滾...

忘記說小窮的爸爸是一家大公司老板,旗下有三家大型連鎖超市。

她的室友知道她的家境后,立刻給她貼上了“白富美”的標簽,出門吃飯,坐車,交錢的環節,室友們都裝作做其他的事,似乎這件事跟他們沒有關系,小窮付錢是理所應當的。

小窮上大學后被許多男孩子追求,可她沒有談戀愛的打算,對這些追求者也沒有興趣。背地里她被人叫作“綠茶婊”,“狐貍精”。我安慰她說道,這是對女人顏值的最高肯定。

她可愛地回了我一句,滾

03

貼標簽這種事其實是人的本能,即使這件事已經被很多人批判過,它仍普遍存在。后來我知道,標簽的作用就是區分人群,就好像流水線生產的商品一樣。

“洗護用品”,“膨化食品”,“冷凍食品”。

“理工男”,“高富帥”,“文藝青年”把人區分成不同的類型,方便交際。

我們每個人的生長環境和家庭環境都是不同的,小窮的家庭環境,讓她在很小的年紀就擁有了別人難以企及的資源,她沒有把父母財富當作是她自己的,她生活節制,就是想靠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脫離了父母,也足夠優秀。

對比來看,小富的家庭要差得多。他的父母是做小買賣的,每天早出晚歸。他的父母雖然錢不多,但是給他的零用錢,能達到平均標準,甚至還高出一些。

他平日里也對自己的穿著也很講究,也會攢錢買一些潮牌,鞋子擦得很干凈,喜歡閱讀一些時尚雜志,上淘寶看看籃球鞋。在承受范圍之內,聚會的錢他也愿意多掏,

他總說,虧一點就虧一點,沒關系的。誰料想別人背地里叫他“冤大頭”,跟他家境差不多的人說他“窮講究”。大富也被這些標簽折磨得不行,

他想長篇大論解釋他這么做的意義,要么沒有人聽,要么別人覺得他能把“奢侈”說得這么冠冕堂皇,又會給他貼上“裝逼”等新的標簽。

04

在我們身邊,像大富這類人應該很多。畢竟追求更好,更精致的生活是出于人的本能。身為90后的我們普遍生在工薪家庭和小資家庭,我們的學歷要比父母高。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這代人,接受新的信息和新工具比較快,比如微信、淘寶、O2O、電子錢包。我們彰彰變成了父母的老師,我們反而能夠教父母一些東西。

大富的父母告訴他,男孩的體驗很重要,很多事,想做就做,很多地方,能去就去,別怕花錢。這種家庭環境一般的孩子,說話、吃飯、辦事,特別怕別人說自己土,說自己 Low,成為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為最更好的自己,會給未來的自己,設計一個美好的模板,到后來,買的潮牌,旅游的火車票,吃過的大餐,都會成為我們的自信。

05

我也曾喜歡過一些標簽,也曾頂著“好學生”的標簽,裝病回家,打架斗毆。

因為是老師嘴里的“好學生”,即使犯錯也有被原諒的理由。哪怕是跟別 的同學一起逃的課,也會被說成是“壞學生”帶壞的,“好學生”的標簽在學生時代給了我很多安全感,我不安分的因素都被“好學生”的標簽掩蓋住了。

還有一陣,“強迫癥”,“拖延癥”這些新穎的標簽,席卷朋友圈,一時間給自己的一些行為,定義為“強迫癥”,“拖延癥”,變成了一種時尚的病,懶惰和自控力差也變成了一種高級的病態美。

我們給自己貼上這些標簽,可能打心眼里覺得我們就是與眾不同的,或者說我們喜歡這些標簽帶來的微弱光芒。

其實這些標簽根本就不屬于自己,這些標簽跟我想要的自由背道而馳。它只是給我的惰性找了一個堂而皇之的借口。我的每一個標簽都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我想標簽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匆匆忙忙的我們,沒有大把的時間慢慢地去了解一個人,所以只抓住一個人的只言片語,就判斷一個人的形態。

這種“快餐”式的交友方式就如同,把每本書分門別類地用標簽整理到書架上。

我看過的每本心理學書上都有這樣一句話,本書的所有觀點不適用所有人。正如我見過不喝酒的東北,挑食的廣東人,不吃辣的湖南人和不會打麻將的重慶人。

彩虹仍有七色,紅、橙、黃、綠、藍、靛、紫,單獨的任意一種顏色都不能代表彩虹,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星球上,獨一無二的煙火。

堅持日更

祝你平安喜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