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房間》文章中,闡述了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對于一位寫作女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雖然我不是一名專業的寫作者,但是一直希望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不被打擾的天地。
居里夫人,她在巴黎求學時,一個人住在一間小閣樓里,日以繼夜地進行研究,外面的四季變化著也毫無察覺。她這種奮發的學習狀態,激勵著我,一度讓我在高二的下學期搬進了學校的雙人間,其實就是一個人住。那時我們的宿舍是那么友愛,每天都洋溢著歡快的笑聲,但是那時我覺得自己該拼搏了,才舍棄地開始一個人的生活。
可是那次短暫的經歷,確實讓我留下了很美的回憶。晚上臨睡前,讀一本書蟲系列的英文小說,聽著廣播輕松入眠。窗外不再是工工整整的教學樓,而是一遍田地,一個溫暖的池塘。晚上佇立在窗前,風總是輕輕地吹著頭發,月亮閃閃的倒映在金色的池塘里,田地里綠色清香偷偷襲來,耳邊播放著《新鮮》、《東風破》、《十年》淺談吟唱的歌曲。
看《四月物語》時,羨慕女主角松隆子一上大學就有了自己的學生公寓,在個人的空間里傾訴著櫻花雨下的暗戀。《欲望都市》里的凱麗在自己租來的公寓里,每晚對著電腦寫作的狀態感覺真好,羨慕她擁有著一顆自由的靈魂。
生活就是這樣生般硬套,我在不斷的適應著生活。曾經有過一些破格的想法,但都不會大膽地去實現。但因為需要專心地準備考研,因為宿舍的氣氛太冷淡,在父母朋友的支持下,我終于鼓起勇氣租到房子,過上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
“從今天起,我要與壞心情隔離,我要過上精致的生活。”一種愿望。
考研時在外租的房間不大,在頂樓,很簡單。一間小房配套一個小衛生間,一個可以照進陽光的窗戶,一個不是很柔軟的床,一個不大的衣櫥,一個必備的書桌,這些就足夠讓我欣喜了。雖沒有家那么舒適溫馨,也不至于像梁實秋“雅舍”那么簡陋。
海子說,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歸有光有他的項脊軒,紀曉嵐有他的閱微草堂,梁啟超有他的飲冰室……我怕以自己的拙見取不了一個好的名字,所以只想把它帶給我的所有暖意珍藏起來。
剛住到這里時,媽媽還很擔心,常要視頻看一下我的居住情況。她也滿意我的狀態,督促我一個人學習得不要太苦太累。可是媽媽,請不必擔心我,在這樣期盼的生活里,我會好好愛惜自己的。
小時候看動畫片時,看故事的女主人公趴在窗邊感受四季,沒有任何牽絆。如今坐在書桌旁看書,抬頭就能望向窗外,涼風習習,吹動著我養的六月雪。所有的故事都在緩慢進行著,那一刻,心靜如水。中秋的晚上,吃著月餅望向窗外,偶然看到了團圓的月亮,就像看到了家鄉的月亮,平淡溫馨。
每天都會到教室里自習,晚上從自習室里疲憊出來,回到小小的屋子里心情也暖極了。這暫時完全屬于我的小空間里,也會時不時地出現一些意外有趣的事情。第一天來時衛生間的鏡子自己破碎了;有一天驚訝地發現經常清洗的拖把長出來了很美麗的蘑菇;一件衣服被風吹跑得無影無蹤;冬天某個大風的夜晚,自習回來發現窗戶忘了關,而天花板被吹下來了。那晚在亂蓬蓬的房間里,還很堅定地讀著政治書,不過第二天房東就叫人幫我修好了。
由于我獨立的生活,必然會脫離集體的樂趣。在備考的煩躁期,處理不好的興許慢慢變為孤僻了。但就像劉禹錫描寫的那樣:“斯室陋室,惟吾德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里的這句話是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有人想和他做朋友。我堅信不移。
朋友來訪時,永遠不會冷場。一起疊千紙鶴,坐著聊天,即便是最清淡的閑談也是一段值得回憶的好時光。有一次忘我的談話,由于快樂的聲音太容易擴散,招惹來隔壁間的同學敲門警告聲。如果是兩個人,可以走幾盤象棋,比試一下誰更精通一點。
喜歡上打掃房子,不厭其煩的拖著地。聽著陳綺貞的歌,喜歡上創作型的歌手。天氣很冷時,在跳舞毯上練著跳跳舞,身子暖和起來再接著看書。聽一首寂寞溫柔到心坎的歌曲,過著自我鼓勵、自我娛樂的單調生活,擁有簡單平靜的心。
是因為伴隨著我的備考,小屋才深情地裝滿我的所有心路。沒有太多的享受,但卻可以成為永遠的惦念。以后我會親自設計出一套屬于自己風格的房子,然后在滿滿的天空下,依然相信生活的美好。
大學時寫下的一篇文章,每次回頭看看,都能看到自己干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