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系列《理性動物》——我們作為動物一面的深層次理由

剛讀完了《理性動物》這本書,其實早在半年多之前,就已經開始讀這本書了,而且還很入迷,讀的速度很快。

然而,真正讀完卻一直到了今天。

我想就連這一點也沒逃出理性動物里提出的,七個次級自我的理論: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動機,會刺激我們采取不同的行動。

我不知道是什么動機阻止我看書學習,讓我一直拖延下去,但是努力提升自己,變成一個很優秀的人,追上自己夢想中的女人這個動機,無疑大大激發了我行動并完成任務的動力。


1、作者提出,我們祖先的選擇偏好是影響著我們的深層次動機。

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行為選擇,如果放在遠古環境里最合適的,只是不適合在現代環境。

2、我們長久的演化,形成了一套強大的不假思索的思考機制,如果我們把問題轉化成古老的環境所能讀懂的方式,就可以迅速解決。

3、我們體內有七個次級的自我,每一個的導向和需求都不同,會導致我們采取不同的行動。

4、人類不止有理性,更有感性和感情,在頭腦與邏輯思維之外,人際交往之類的才是大比例的范圍。

5、我們大腦里的偏見,會讓我們喪失機遇,也可能會讓我們避免風險。

6、不同的基因和環境,會刺激人們采取不同的,認為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行為。

這種思維慣性是長期的環境形成的反應。

7、我們表層的動機和深層次的動機,可能有著天壤之別。

要看是否一致,就要在細節之處區分,看看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8、由于男性和女性結構不同,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不同,雖然大家都是在追求著資源最大化,但是卻因為具體條件的不同,而做出了差異極大的思維和行動。

這也說明男女確實是不同的,以及指出了背后的物質原因,我們作為動物的一面。

9、在進化的過程中,總伴隨著寄生蟲的出現。

寄生蟲們偽裝成能夠打動吸引我們的次級自我的樣子,利用我們。


作者給的三條建議

1、不要以為別人是傻瓜

2、理性的自私不考慮人情,只會讓你陷入難堪的境地

3、問問自己是為了滿足什么需求,哪一個次級自我的動機?


這本書揭示了很多有趣的原理,讓我們知道了為什么,然而對于實際可以采取什么行動,并沒有什么幫助。

但是對于寄生蟲這一部分,則很有意思。

或許這部分在其他領域更大,比如《影響力》。


很多書給出了不同的理論,但是其實說了同樣的東西,只是側重點不同。

不知道該怎么把它們整合起來。

不過行動起來,慢慢來吧。


不知道是什么阻止我,拖延過我努力;但現在一想到,只有不斷的行動,才能趨向完美,追到夢想的女孩,就很有動力一直持續行動下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