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賈平凹的《笑口常開》/遇事少抱怨,不順常開笑

讀賈平凹的《笑口常開》一文,印象深刻,寫下這篇讀書筆記。

在文中,作者擷取18個“笑口常開”的生活片段,表現了遇事淡定從容、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

這些小故事,有的習以為常,有的發人深思,有的忍俊不禁,但無論好事壞事、樂事悲事,他都輕描淡寫,一笑而過。

這不是生活的隨意,也不是沒有心靈的煩惱,而是生命的泰然處之、樂觀平常。

文中有三個“樂而開笑”的小故事,讓我過目不忘。

冒充女生給伯父'寫信,樂而開笑

伯父當了二十年的“右派”,妻離子散,平反后已是人生暮年,孤獨鰥寡。

賈平凹為了慰藉他,就以伯父大學一位女同學的名義給他寫信。伯父很快回信,就這樣你來我往,鴻雁傳書,互訴衷腸,談友情,談思念,談各自的生活與處境。

這樣彼此敞開,傾心交流,日久生情,伯父和“女同學”發展為黃昏戀。

半月一封信,賈平凹寫了四年。每次信中說要見面,可日期將至,他又巧妙的以患病為借口推延。

人老病弱的伯父,終沒有等到與女同學見面的那一天。伯父臨終前,賈平凹去看他,他說:“我等不起她來了。她來了,你把這個箱子交她。”

又說了一句:“我總沒白活”。然后,閉目安詳離去。

伯父是帶著對“女同學”的愛戀和相思離去的,他死而無憾。可他至死都不知道,那是侄兒用真情實意為他編制的美麗童話。

掩埋了伯父,打開箱子,那里有賈平凹寫給伯父的近百封書信。他在這個故事的最后寫道:“得意為他在愛的幸福中度過晚年,不禁樂而開笑。”

可是我讀到這個小故事時,不是笑,而是感動得哭。

伯父的人生歷程是悲苦的,而賈平凹用善意為他虛造了一顆耀眼的金星,帶給伯父心的溫暖與明亮。

被偷后找到資料,樂而開笑

夜里,賈平凹躺在床上半睡半醒,有個小偷閃進來,在他家的柜子里、架板上和桌斗里到處亂翻,翻出了破衣服、米袋子、書包和讀書卡片,都扔了。

小偷一分錢也沒有偷到,不高興的咕囔著走了。賈平凹躺在床上說:“朋友,把門拉上,夜里有風的。”小偷把門拉上了。

戲劇性的是,天亮整理房間,滿地的亂書報中,賈平凹竟發現了好久沒有找到的一份資料。于是,他不禁樂而開笑。

也許該起來抓小偷,可賈平凹卻選擇沉默靜觀。特別那句“夜里有風的”的提醒,是對盜賊溫暖的關懷,倍覺可親。

這讓我想起一個禪師和小偷的故事。

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禪師散步回來,發現一個小偷正在他的房間里翻找東西。可小偷東翻西找,發現沒有金貴之物,準備離開時,見禪師正站在門前。

小偷膽怯的想逃走,禪師脫下衣服披在小偷的身上,對他說:“外面天涼,穿上吧!”

小偷披著衣服,羞愧難當的走了。禪師看著他模糊的背影,輕輕地說:“但愿送你一輪月光!”

第二天起床后,禪師發現他的禪衣被疊得整齊的放在門前。

因禍得福,對賊寬容,都是快樂的事。

教化他人,不是批評指責、打罵懲罰,而是以心換心、以德暖人。

爬十二樓遺忘鑰匙,樂而開笑

夏天停電了,賈平凹爬十二層樓去辦公室,氣喘吁吁地到了門口,卻發現門鑰匙和自行車鑰匙系在一起,遺忘在車子鎖孔了。

他沒有埋怨自己,而是不禁“樂而開笑”。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鑰匙放哪了,忘了,到處找。邊找邊責怪自己:“這該死的腦子,太健忘了!”又在房間里踱來踱去,在茶幾、書桌、餐桌上到處亂找,急得渾身冒汗。

再比如,要上班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會皺著眉頭嘟囔著:“真討厭!老天不是和我作對嗎?等我到單位再下不好嗎?”

開車在路上,人來人往,他人不守規矩的躥到你的前面,堵住了你的路。你咬牙切齒地暗暗罵道:“找死啊!搶爹呢?”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若埋怨,到處都可憎;你若看淡,事事可放下。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中寫道:“抱怨是最無益的舉動,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事情一旦攤上了,抱怨無濟于事,不如改變你的態度。

順境逆境看胸襟,好事壞事看心態,不管處于怎樣的情境下,不管遇到了樂事還是爛事,只要像賈平凹那樣笑口常開,一切都會很自然的過去。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笑口常開樂開懷,抱怨愁苦傷自身。

遇事少抱怨,不順常開笑。這既是放過自己,也是讓他人舒心。

2019.4.5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