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原是一個充滿愛與溫馨的地方,是狂風驟雨時的避風港,是烈日驕陽時的樹下蔭,是心中雨點來時的寬荷葉,可巴金筆下的家卻不然。
? ? 一位老太爺艱苦奮斗了大半輩子,傾其所有,渴望來日“四世同堂”,渴望他一手打下的基業來日飛黃騰達,渴望兒孫滿堂,渴望百代不衰。可……
? ? 人啊!這輩子都守著那套吃人的禮法!
? ? 這禮法和舊思想像惡魔,不斷侵蝕、吞噬這世間種種!
? ? 高覺新——對未來有著無限憧憬的可悲的少年!當初才華斐然滿懷出國留學希冀的少年如今歷盡千帆,歸來卻只能守著“作揖主義”與“無抵抗主義”,像傀儡般活著。但他為此贏得了祖父與家人的“希望”與“放心”,贏得了家里人的各種所謂的安穩與幸福,為此贏得了與梅的郁郁終生,贏得了與瑞鈺的此生分別,陰陽相隔。可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呢?大概什么都沒有了吧!
? ? 高覺新遍覽“新知”,卻最終縛于“舊法”。他曾想過不顧一切,只為自己,卻囿于他的身份——高家的希望,必須擔起重任,從此苦難一人扛。這所四方的高公宅藏了他多少愛而不得的無奈與哭泣?藏了他多少兒時夢想的尸骨,旁人無從知曉,高覺慧也不知道。
? ? 高覺慧是高覺新的弟弟,但二人性格卻有著天壤之別。不同于覺新的逆來順受,覺慧的骨血里流淌的是對于舊社會舊禮教舊思想舊家庭極端憎恨的血液,那血液,如此的沸騰,如此的充滿激情與干勁,好像一個不小心就會隨時噴濺而出似的,那抑制不住的沖動!
? ? 高覺慧瘋狂地熱愛著新式的東西、新式的文化、新式的思想,他仿佛認定“新”是支撐他在這個煩人的世界活下去的動力。
? ? 他目睹哥哥無抵抗的行為,氣憤感慨;他親歷鳴鳳不甘受辱沒有出路而投湖自盡的悲戚,悲痛萬分;他見證梅與瑞鈺的離世,忿忿不平;他看著陳姨太捉鬼除妖等各種迷信花招,譏諷輕蔑……此間種種,仿佛王屋太行二山把他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再也難以忍受,他只想逃脫,只想逃脫,逃脫這個封建的家族,逃到有著相同新思想的新時代少年的上海北京,只想大步邁向新文化,那是他一生所求,一生都向往的地方啊,因為——
? ? “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 ? 舊社會,這個舊社會,惡魔統治下的舊社會!《家》反映了這個時代中最年輕的一代與靠著封建一套循規蹈矩而殘存的上一輩人的沖突與矛盾,無論是高官軍閥,還是奴仆下人,都給了我們心靈震撼的一擊!
? ? 巴金筆下的家是涂滿著鮮亮漆色的宏偉的四方宅,然而這光輝的表面的背后到底藏著的是何種污穢不堪的臟東西呢?是高克定高克安揮霍無度只圖淫逸的骯臟?是錢太太固執己見拆散活鴛鴦的任性?是淑貞被迫裹腳的心酸?是元宵節富人付錢拿花炮炸傷人的無情?是花季般的少女婉兒被迫嫁給六十多歲的馮樂山葬其一生的悲苦?
? ? 追本溯源,這是中國兩千多年前封建君主專制的時代中的缺乏人性的思想制度造成的,它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處于辛亥革命剛爆發后不久的時間段的人們如何能根除?不能。
? ? 正如覺慧所認為的那樣,站在他面前的并不只是一個高家,而是整個舊社會,整套腐朽的制度,正是這些東西,殺死了他們的夢想,殺死了他們的愛情,殺死了多少年輕的生命!
? ?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一切都顯得特別無力與蒼白,學生聚眾罷課望軍閥給一個交代卻扔無果而終;隨時都可能在城外響起的槍炮聲,無時無刻不沖擊著人內心最后的一道防線。
? ? “這哪里是家!分明是一個狹的籠!”
? ? 高家是由封建制度一手建立起來的,最終必會隨著封建舊制的倒塌而四分五裂。這是一個時代的必然,也是當時人們可悲的命運使然!
? ? ? ? ? ? ——讀巴金《家》有感,記之